-
科室:
皮肤科
-
别名:
性联寻常性鱼鳞病
sex-linked ichthyosis vulgaris
性连锁遗传寻常鱼鳞病
-
症状:
鳞屑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暂无
-
相关疾病:
鱼鳞病
X联锁鱼鳞病(X-linked ichthyosis)又名黑鱼鳞病(ichthyosis nigricans),X-连锁隐性遗传鱼鳞病(recessive X-linked ichthyosis)。
19世纪60年代,从临床表现上将X-连锁隐性遗传鱼鳞病与其他鱼鳞病区别开,以后研究发现本病与类固醇硫酸酯酶异常有关。类固醇硫酸酯酶水解硫酸酯,包括硫酸胆固醇和硫酸类固醇。胎儿硫酸肾上腺素脱硫基后变成雌激素,从母亲尿中排出。胎儿胎盘中类固醇硫酸酯酶缺乏可导致母亲尿中雌激素减少,在一些产妇中,还可致分娩启动及产程进行障碍。男性性联寻常性鱼鳞病患者,许多组织中的类固醇硫酸酯酶活性降低或缺乏,包括表皮、角质层、白细胞及培养的成纤维细胞。此外,酶底物-硫酸胆固醇可在鳞屑中积聚。女性携带者白细胞类固醇硫酸酯酶水平介于正常个体及男性患者之间。 在男性,性联寻常性鱼鳞病的发病率约为1∶2000~1∶6000,约半数成年男性患者可有逗点状角膜混浊,但不影响视力,也可出现在女性携带者。男性患者中隐睾及睾丸癌的发生率增加。血清、表皮、鳞屑的硫酸胆固醇水平升高,凝胶电泳显示β-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增加,此可作为诊断的特征之一。血清硫酸胆固醇水平由正常的80~200μg/dl增高至2000~9000μg/dl时,常可确定诊断。[收起]
19世纪60年代,从临床表现上将X-连锁隐性遗传鱼鳞病与其他鱼鳞病区别开,以后研究发现本病与类固醇硫酸酯酶异常有关。类固醇硫酸酯酶水解硫酸酯,包括硫酸胆固醇和硫酸类固醇。胎儿硫酸肾上腺素脱硫基后变成雌激素,从母亲尿中排出。胎儿胎盘中类固醇硫酸酯酶缺乏可导致母亲尿中雌激素减少,在一些产妇中,还可致分娩启动及产程进行障碍。男性性联寻常性鱼鳞病患者,许多组织中的类固醇硫酸酯酶活性降低或缺乏,包括表皮、角质层、白细胞及培养的成纤维细胞。此外,酶底物-硫酸胆固醇可在鳞屑中积聚。女性携带者白细胞类固醇硫酸酯酶水平介于正常个体及男性患者之间。 在男性,性联寻常性鱼鳞病的发病率约为1∶2000~1∶...[详细]
类固醇硫酸酯酶基因位于X染色体短臂二区二带三亚带上(Xp22.3),约80%患者此酶基因缺乏。如邻近硫酸酯酶缺失可发生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和X连锁鱼鳞病重叠综合征。 表皮中,类固醇硫酸酯酶催化水解硫酸胆固醇。X-连锁鱼鳞病患者类固醇硫酸酯酶缺乏说明硫酸胆固醇的水解对正常脱屑是非常重要的。在老鼠中,外用硫酸胆固醇可诱发脱屑异常,进一步支持硫酸胆固醇水解在角朊细胞解离中发挥作用。 但有研究发现,有些患者类固醇硫酸酯酶活性正常,且不伴角膜混浊,这显示了X-连锁鱼鳞病的遗传异质性。故类固醇硫酸酯酶水平正常的男性鱼鳞病患者不能除外X-连锁隐性遗传鱼鳞病。
几乎全部见于男性。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发病。四肢、面、颈、躯干、臀部常可见大而显著的鳞屑,以颈、面、躯干受累最重。个别病例或严重者可波及肘窝、腋下及腘窝,掌跖外观正常或轻微增厚,鳞屑常为褐色,黏性较大。女性携带者在臂及胫前可见轻度鳞屑。眼裂隙灯检查,部分患者可见明显角膜后壁或弹力层混浊。男性患者可有隐睾及睾丸癌。皮损不随年龄增长而减轻。
组织病理:角化过度,颗粒层正常或稍增厚,汗腺减少。真皮内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围管性炎性细胞浸润。
避免近亲结婚,防止皮肤过度干燥,禁用碱性重的肥皂及刺激性药物。口服大剂量维生素A或维生素A酸有一定疗效。外用10%尿素软膏、0.1%维生素A酸软膏等可减轻皮损。病情可在温暖、潮湿的气候中缓解。 中医疗法: 治法:健脾养血润肤。 方药:养血润肤饮加减。赤白芍各10g、云苓15g、当归10g、丹参15g、鸡血藤15g、红花10g、党参10g、黄芪10g、天冬10g、麦冬10g、生地10g、熟地10g、陈皮10g。亦可根据情况选择服用人参健脾丸、人参归脾丸、润肤丸、八珍丸、秦艽丸等。 外用药物:可选用大枫子油、甘草油、蛋黄油等量混匀外搽。
男性患者可有隐睾及睾丸癌。皮损不随年龄增长而减轻。
避免近亲结婚,防止皮肤过度干燥,禁用碱性重的肥皂及刺激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