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科室: 手外科 
  • 别名: humeral lateral condyle fracture
  • 症状: 暂无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暂无
  • 相关疾病: 四肢骨折 

概述

肱骨外髁骨折是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之一,约占儿童肘部骨折的6.7%,其发生率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常见于5~10岁儿童。骨折块常包括外上髁、肱骨小头骨骺、部分滑车骨骺及干骺端骨质,属于Salter-Harris骨骺损伤的第Ⅳ型。

病因

肱骨外髁骨折多系间接暴力所致。

发病机制

肱骨外髁骨折多系间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手掌撑地时,桡骨头与肱骨外髁(肱骨头)相互撞击及前臂伸展肌的猛烈收缩及牵拉,造成肱骨外髁骨折及移位。实际上撞击不仅是桡骨头,尺骨冠状突也参加撞击,故骨折块是肱骨外髁包含半个滑车。由于肘关节在致伤瞬间所处的位置不同,骨块移位的方向及大小有明显不同。移位的严重程度与外力和肌肉牵拉作用关系密切。在前臂伸指总肌腱起点及覆盖骨折端的上方的骨膜未全断裂时,骨折块仅向外侧移位无旋转。当关节处于内收位时,骨折块可能完全分离并向前下方移位,伸肌收缩可使骨折块进一步移位及旋转移位,可向外翻90°,向后方翻90°。

临床表现

伤后肘部疼痛肿胀,肘关节呈半屈曲位,肘外侧局限性或广泛压痛,有移位者可触及骨折块或骨擦感;合并关节脱位者有较重畸形。
引起肱骨外髁骨折的暴力,与引起肱骨髁上骨折的暴力相似,再加上肘内翻暴力共同所致。根据骨折块移位和度,分为4型(图1)。

Ⅰ型:外髁骨骺骨折无移位。
Ⅱ型:骨折块向外后侧移位,但不旋转。
Ⅲ型:骨折块向外侧移位,同时向后下翻转,严重时可翻转90°~180°,但肱尺关节无变化。
Ⅳ型:骨折块移位伴肘关节脱位。[收起]
伤后肘部疼痛肿胀,肘关节呈半屈曲位,肘外侧局限性或广泛压痛,有移位者可触及骨折块或骨擦感;合并关节脱位者有较重畸形。
引起肱骨外髁骨折的暴力,与引起肱骨髁上骨折的暴力相似,再加上肘内翻暴力共同所致。根据骨折块移位和度,分为4型(图1)。

Ⅰ型:外髁骨骺骨折无移位。
Ⅱ型:骨折块向外后侧移位,但不旋转。
Ⅲ型:骨折块向外侧移位,同时向后下翻转,严重时可翻转90°~180°,但肱尺关节无变化。
Ⅳ型:骨折块移位伴肘关节脱位。...[详细]

并发症

1.骨折不愈合 骨折不愈合的因素为骨折再移位后形成局部纤维连接,因此骨折2周内如有再移位,即应手术切开复位治疗。切勿等骨不连后再手术,以免手术困难及后遗功能障碍。
2.肘内、外翻 肱骨外髁骨折后可发生肘内、外翻畸形,内外比例为2∶1。除复位固定时注意纠正外,已有畸形者应在稳定后行髁上截骨术纠正。
3.迟发性尺神经炎 尺神经麻痹,多继发于肘外翻,长期牵拉刺激尺神经所致。除应注意纠正外翻畸形外,当出现尺神经刺激征象时应做尺神经前移术。

实验室检查

无相关实验室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成人肘关节X线片,可显示骨折线及类型。

诊断

外伤史,伤后肘部疼痛,肿胀,肘呈半屈曲位,肘外侧局限性或广泛压痛,有骨擦感。成人X线可显示骨折线及类型。

治疗

肱骨外髁骨折属关节内骨折,治疗上要求解剖复位。
1.手法复位 多数病例手法复位可获得成功,按骨折分类不同,处理原则如下:
Ⅰ型骨折:用石膏屈肘90°位固定患肢4周。
Ⅱ型骨折:宜首选手法复位,复位时不能牵引,以防骨折块翻转;前臂旋前屈曲肘关节,用拇指将骨折块向内上方推按复位。
Ⅲ型骨折:可试行手法复位,不成功则改为开放复位。
Ⅳ型骨折:则应先推压肱骨端使肘关节脱位复位,一般骨折块亦随之复位,但禁止牵引以防止骨折块旋转。
2.撬拨复位 在透视条件下用克氏针撬拨骨折复位,术中可将肘关节置于微屈内翻位以利操作。此法操作简单,损伤小,但应熟悉解剖,避免损伤重要的血管神经。
3.开放复位 适用于以下病例:
(1)严重的Ⅲ型骨折移位或旋转移位。
(2)肿胀明显的移位骨折,手法复位失败者。
(3)某些陈旧性移位骨折,复位后可用丝线或克氏针内固定(图2),术后石膏托固定3~4周。
[收起]
肱骨外髁骨折属关节内骨折,治疗上要求解剖复位。
1.手法复位 多数病例手法复位可获得成功,按骨折分类不同,处理原则如下:
Ⅰ型骨折:用石膏屈肘90°位固定患肢4周。
Ⅱ型骨折:宜首选手法复位,复位时不能牵引,以防骨折块翻转;前臂旋前屈曲肘关节,用拇指将骨折块向内上方推按复位。
Ⅲ型骨折:可试行手法复位,不成功则改为开放复位。
Ⅳ型骨折:则应先推压肱骨端使肘关节脱位复位,一般骨折块亦随之复位,但禁止牵引以防止骨折块旋转。
2.撬拨复位 在透视条件下用克氏针撬拨骨折复位,术中可将肘关节置于微屈内翻位以利操作。此法操...[详细]

预后

预后较好。

预防

无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