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多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也有的患者无急性宫颈炎症状,直接发生慢性宫颈炎。慢性子宫颈炎可分为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管内膜炎以及宫颈腺囊肿。
常因急性宫颈炎治疗不彻底,病原体隐藏于宫颈黏膜内形成慢性炎症,多见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侵入而引起感染。慢性宫颈炎的病原体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杆菌及厌氧菌。目前沙眼衣原体及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宫颈炎亦日益增多,此外,一些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也已成为常见病原体。
1.宫颈糜烂(cervical erosion) 宫颈外口处的宫颈阴道部外观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称为宫颈糜烂。目前,西方国家的妇产科教科书已废弃宫颈糜烂这一术语,而改称宫颈柱状上皮异位(columnar ectopy),并认为不是病理改变,而是宫颈生理变化之一。主要基于以下认识: (1)显微镜下糜烂面为完整的宫颈管单层柱状上皮所覆盖,因柱状上皮菲薄,其下间质透出呈红色,故肉眼观似糜烂,并非上皮脱落、溃疡的真性糜烂。 (2)阴道镜下表现为原始鳞柱交接部的外移。 (3)正常宫颈间质内存在作为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宫颈间质内淋巴细胞的浸润,并非一定意味着慢性宫颈炎。 我国将宫颈糜烂分为病理炎性糜烂及假性糜烂:仅在一些生理情况如青春期、妊娠期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增高,宫颈管柱状上皮增生并外移,可见宫颈外口呈红色,细颗粒状,为宫颈假性糜烂,不属于病理性宫颈糜烂;其他均为炎性糜烂。 根据宫颈糜烂深浅程度分为3型: ①单纯性糜烂:在炎症初期,糜烂面仅为单层柱状上皮所覆盖,表面平坦。 ②颗粒型糜烂:随后由于腺上皮过度增生并伴有间质增生,糜烂面凹凸不平呈颗粒状。 ③乳突型糜烂:间质增生显著,表面不平现象更加明显呈乳突状。 根据宫颈糜烂面积大小可将宫颈糜烂分为3度(图1): A.轻度:指糜烂面小于整个宫颈面积的1/3。 B.中度:指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1/3~2/3。 C.重度:指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2/3以上。 2.宫颈息肉(cervical polyp) 宫颈管黏膜增生形成的局部突起病灶称为宫颈息肉,息肉常有蒂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息肉形成机制不清,可能与局部的慢性炎症刺激有关。息肉常发生在40~60岁的多产妇女。息肉为1个或多个不等,直径一般约1cm,色红,呈舌形,表面光滑或分叶状,质软而脆,易出血,蒂细长。根部多附着于宫颈外口,少数在宫颈管壁。光镜下见息肉中心为结缔组织伴有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表面覆盖单层高柱状上皮,与宫颈管上皮相同。宫颈息肉极少恶变,恶变率<1%,但应注意子宫恶性肿瘤可呈息肉样突出于宫颈口,应注意鉴别。宫颈息肉(图2)。 3.宫颈黏膜炎(endocervicitis) 病变局限于宫颈管黏膜及黏膜下组织,宫颈阴道部外观光滑,宫颈外口可见有脓性分泌物,有时宫颈管黏膜增生向外突出,可见宫颈口充血、发红。由于宫颈管黏膜及黏膜下组织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可使宫颈肥大。 4.宫颈腺囊肿(Naboth cyst) 在宫颈糜烂愈合过程中,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宫颈腺管口或伸入腺管,将腺管口阻塞;腺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增生或瘢痕形成压迫腺管,使腺管变窄甚至阻塞,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潴留形成囊肿。镜下见囊壁被覆单层扁平宫颈黏膜上皮。检查时见宫颈表面突出多个青白色小囊泡,内含无色黏液。若囊肿感染,则外观呈白色或淡黄色小囊泡。宫颈腺囊肿(图3)。 5.宫颈肥大(cervical hypertrophy) 由于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宫颈组织充血、水肿,腺体和间质增生,还可能在腺体深部有黏液潴留形成囊肿,使宫颈呈不同程度肥大,可达正常宫颈的2~3倍,硬度增加,但表面多光滑,有时可见到宫颈腺囊肿突起。[收起]
1.宫颈糜烂(cervical erosion) 宫颈外口处的宫颈阴道部外观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称为宫颈糜烂。目前,西方国家的妇产科教科书已废弃宫颈糜烂这一术语,而改称宫颈柱状上皮异位(columnar ectopy),并认为不是病理改变,而是宫颈生理变化之一。主要基于以下认识: (1)显微镜下糜烂面为完整的宫颈管单层柱状上皮所覆盖,因柱状上皮菲薄,其下间质透出呈红色,故肉眼观似糜烂,并非上皮脱落、溃疡的真性糜烂。 (2)阴道镜下表现为原始鳞柱交接部的外移。 (3)正常宫颈间质内存在作为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宫颈间质内淋巴细胞的浸润,并非一定意味着慢性宫颈炎。...[详细]
慢性宫颈炎的临床表现为白带增多。由于病原菌引起的炎症的程度不同,而白带的性质、量、色泽及气味也不同。一般感染,白带呈白色黏液性。如为乳白色,块状,豆腐渣状多为真菌的感染。如白带呈脓性,带有泡沫应考虑为滴虫性的感染。如有恶臭则多为厌氧菌的感染。如伴有息肉形成,白带中混有血,或有性交出血。如病变加重,向盆腔结缔组织扩散,可引起腰痛,下腹部坠痛。黏稠脓性白带,不利于精子穿透,可导致不孕症。炎症也可蔓延至膀胱,产生泌尿系统的症状如排尿痛、尿频等。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核酸检测、分泌物检查、病菌培养及细菌对药物的敏感试验、宫颈刮片做淋巴细胞学分类。
根据临床表现做出慢性宫颈炎的诊断并不困难,但明确病原体困难。妇科检查可见宫颈肥大,有不同程度的糜烂,不同形的糜烂,宫颈裂伤,宫颈息肉等。 对有性传播疾病的高危妇女,应作淋病奈瑟菌及衣原体的相关检查。经阴道B型超声检查对诊断深部的宫颈腺囊肿有帮助。
慢性宫颈炎是炎症的一种,治疗方法中以局部治疗为主,使糜烂面坏死、脱落,为新生鳞状上皮覆盖,病变深者,疗程需6~8周。 1.物理治疗 (1)电熨(electrocogulation):此法较简单,适用于糜烂程度较深、糜烂面积较大的病例。 治疗后阴道流液,有时呈脓样污秽,须避免性交至创面全部愈合为止,大约需6周。阴道出血,有时可有多量,约占5%,多在电熨后2周左右发生,如出血多时可用纱布填塞止血。宫颈口闭锁,电熨后由于纤维组织收缩,以及鳞状上皮细胞增长而形成,可扩张宫口,避免经血停留。云南个旧妇幼保健院电慰治疗宫颈糜烂1000余例,对其中的600例作了治疗后2~2.5年的随访,愈合占86.8%,好转占10.2%,轻度糜烂电熨治疗1次治愈率占90.3%,中度糜烂治疗1次治愈率占78.3%,重度糜烂占49%。1987年鞍钢报道(芮玉珍,1987~1995)用电熨治疗子宫颈糜烂270例,其中Ⅲ度糜烂占多数,共198例,Ⅱ度65例,烧灼深度为0.2~0.5cm,按增生程度、糜烂面积大小、炎症的深度而定,增生较重的宫颈糜烂(乳头型)可烧至1cm,深度不超过1cm,以保留宫颈腺体的正常功能。结果在1次电熨彻底痊愈者占90%,27例于术后2~6个月再作第2次电熨后全部治愈。此270例均为未产妇,经电熨治疗后1年内妊娠者165例,其中138例已分娩,经阴道分娩107例,无一例因宫口不开而影响产程的进展,无宫颈裂伤,说明未曾分娩过的妇女患宫颈糜烂用电熨法治疗,效果良好,无一例发生宫口闭锁或瘢痕形成。 (2)冷冻治疗:国内先后有10几个省市应用冷冻治疗。冷冻治疗术是利用制冷剂,快速产生超低温,使糜烂组织冻结、坏死、变性而脱落,创面经组织修复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操作方法:选择适当的冷冻探头,使其能全部覆盖病变并略超过其范围2~3mm为宜。将冷冻探头紧压住宫颈糜烂部位启动冷冻机,根据糜烂面及深度行单次或重复冷冻。 冷冻治疗后,宫颈表面很快发生水肿,4~6h后开始流出水样分泌物,其量逐渐增加,到第3~4天达最高峰,冷冻后7~10天,宫颈表层糜烂组织形成一层膜状痂皮,逐渐分散脱落,多数则形成较厚的痂皮,疏松的与宫颈相连,易于将其取出。创面的面积,从其周围新生鳞状上皮,逐渐向内伸展覆盖整个创面。轻度糜烂4~6周,中重度糜烂则需6~8周可愈。冷冻治疗后3个月未愈合,则应评为失败,再考虑用其他方法。副反应有体弱无力、头晕,可能为阴道分泌物过多,体内蛋白质及钾丢失引起。重度糜烂,痂皮脱落时如有小血管破裂,可引起活动性出血,可用纱布压迫止血。也有报道发生心搏骤停(Goldstein,1979)及术后大出血,在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及临床检查,如有心脏病者,最好不用冷冻治疗。 1979~1981年全国冷冻治疗宫颈糜烂会议资料,在治疗数万人次中,有效率在96%以上,治愈率达80%左右。山东医科大学报道治疗宫颈糜烂1781例,治愈率达90.3%,有效率达99.3%。南京鼓楼医院(高琴,1979)于1973~1978年用冷冻治疗1493例,其中轻度糜烂占11.2%,中度糜烂占61.4%,重度糜烂占27.3%治疗后4~6周复查治愈率达61.5%,总有效率占93%,无效7例。又据周学英(1987)报道用冷冻治疗慢性宫颈炎875例,经5~9年的随访,其中治疗后5年的治愈率达81.5%,总有效率达87%,治疗后9年的治愈率达85.7%,总有效率达97.1%。平均875例中的远期随访治愈率85.9%,有效率达95.3%,与治疗后的近期治愈率80.5%及有效率96.4%相比治愈率稍有提高,总有效率相差无几。说明冷冻治疗对宫颈糜烂的疗效是稳定的。冷冻治疗是一种安全、高效、简便、无痛苦的治疗方法。 (3)激光治疗(laser therapy):使用CO2激光器治疗糜烂,使糜烂部组织炭化、结痂,痂皮脱落后创面由新生的上皮覆盖。张苗苗(1991)报道了用激光治疗宫颈糜烂,治愈率达73.4%,有效率达97.9%。黄宝英(1986)用CO2激光治疗宫颈糜烂700例,其中轻度糜烂53例,中度糜烂330例,重度糜烂317例,治疗后痊愈的时间为2~7.8周,平均4.5周。疗效:轻度糜烂痊愈率100%,中度糜烂痊愈率96.4%,重度糜烂95.3%,在远期随访中最长为术后8年共175例,4~5年370例,2~3年200例,复查宫颈刮片均未见癌细胞,治愈的病例上皮光滑。因此用激光治疗宫颈糜烂疗效高。 (4)微波治疗:微波是一种新型的物理疗法,当微波电极触压局部病变组织时,即在瞬间产生很小范围的高热而达到凝固的目的。其治疗深度与电熨同,术毕子宫颈创面呈锥形深3~5mm,治疗后11周复查(8~12周),一次治愈率达92.2%(142/154),较激光组的一次治愈率79.4%高(宋学红1994)。北京妇产医院金有慧(1991)报道了治疗慢性宫颈炎144例,术后1周~3个月随诊,除2例宫口周围修复不全作了二次治疗外,其余病例均在术后3周~1个月痊愈。一次治愈率达98.6%,有效率达100%。治愈后见宫颈光滑,无瘢痕收缩。微波可对直径2~3mm的血管起到良好的封闭止血作用,术中遇有粗大扩张的血管破裂后出血,可利用微波凝固而止血,糜烂面经微波治疗后,在2~3周开始有上皮修复,修复后宫颈光滑、质软、副反应小。但孕妇患宫颈糜烂,不宜用微波治疗。 (5)波姆灯治疗:波姆灯光疗仪是新的治疗宫颈糜烂的仪器,照射糜烂面呈均匀的灰白色为止,术后使用抗生素10天,禁盆浴2周,禁性生活1个月。术后1~2个月复查,治愈率达97.1%,总有效率达100%(堵风华,1995)。与同等条件下激光治疗127例相比(疗效达84.26%),疗效优于激光。光疗仪1次照射深度达2~3mm,并形成充血层,使正常组织得到保护,治疗后随访中无阴道流血,也未见宫颈狭窄及宫颈粘连,颇受群众欢迎。此法尚在继续研究中。 (6)红外线凝结法:乃用红外线照射糜烂,发生Ⅲ度烫伤,局部组织凝固、坏死、脱落,形成非炎性表浅溃疡,肉芽组织生长后终为新生鳞状上皮覆盖而治愈。此法副反应少,术后阴道流液较少,痂膜薄而脱落快。广东医学院李金城报道(1993),治疗225例宫颈糜烂中轻度糜烂25例,中度糜烂150例,治疗1个月后创面已为新生鳞状上皮覆盖,重度糜烂50例中45例于治疗后8周痊愈,5例基本愈合,225例中一次性治愈220例,占97.8%。仅6例在治疗10天左右出血,经第2次照射后血止。远期随访未发现有宫颈狭窄者。9例原发不孕中2例怀孕。 2.药物治疗 (1)阴道冲洗:可用1∶5000高锰酸钾液,在上药前冲洗阴道。 (2)局部上药: ①阴道冲洗后,可用10%~20%硝酸银用棉签蘸后涂于糜烂面上,每周上药1次,每疗程2~4次,上药后用生理盐水棉球轻擦局部。此法简单,适用于基层单位。目前较大的医院已不用此法。 ②重铬酸钾液,此药为用硫酸100ml加重铬酸钾5g,药液为强氧化剂和腐蚀收敛剂,有杀菌、消肿的作用,用小棉签蘸药液,均匀地搽糜烂面,上药范围应超过糜烂面的0.5cm,涂药后糜烂面变为白色,1~2min后,用75%酒精擦去子宫颈表面多余的重铬酸钾溶液。上药后的处理与电熨、激光、冷冻相同,嘱病人避免性生活1个月或以上。对无效的病例,再用同样方法上药1次。有报道治疗效果46例中,上药2次治愈40例占87%,有效2例,无效4例,占8.7%。上药后感觉下腹胀痛或肛门胀痛者34例,占74%,但经5~15min后症状消失。上药1周内有28例(61%)阴道排出白色膜状物。本法简单,药液易于配制,用药量少,副反应少,便于携带,适用于基层单位或普查后发现的宫颈糜烂患者。 ③地瑞舒林([收起]
慢性宫颈炎是炎症的一种,治疗方法中以局部治疗为主,使糜烂面坏死、脱落,为新生鳞状上皮覆盖,病变深者,疗程需6~8周。 1.物理治疗 (1)电熨(electrocogulation):此法较简单,适用于糜烂程度较深、糜烂面积较大的病例。 治疗后阴道流液,有时呈脓样污秽,须避免性交至创面全部愈合为止,大约需6周。阴道出血,有时可有多量,约占5%,多在电熨后2周左右发生,如出血多时可用纱布填塞止血。宫颈口闭锁,电熨后由于纤维组织收缩,以及鳞状上皮细胞增长而形成,可扩张宫口,避免经血停留。云南个旧妇幼保健院电慰治疗宫颈糜烂1000余例,对其中的600例作了治疗后2~2.5...[详细]
定期作妇科检查,发现急性宫颈炎应予以积极治疗;避免分娩时或器械损伤宫颈;产后发现宫颈裂伤应及时缝合治疗。注意随访预防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