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室:
风湿免疫科
-
别名:
皮质类固醇激素后脂膜炎
-
症状:
暂无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
相关疾病:
暂无
在全身大量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过程中,由于激素骤然减量或停用,发生皮下结节,称为类固醇后脂膜炎(poststeroid panniculitis)。
主要病因是全身使用大量皮质类固醇液素骤然减量或停有关。
本病少见,发病者绝大多数为儿童。结节出现于停药后约1~30天,多发生在颊部、颈部、上肢、躯干、臀部等处皮肤,大小不等,直径约0.4~4cm,质硬活动,轻度压痛,皮肤表面颜色正常或略红,不破溃。一般无全身症状。经数周或数月后结节可自行消退,消退后不留疤痕。激素加量或停药后再度使用激素也可促使结节于较短时间内消退。
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脂肪细胞变性,细胞内可有针状结晶,脂肪小叶有组织细胞、泡沫细胞、异物巨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小叶间隔内血管组织一般无病变。
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及临床特点,病理检查,以除外其他皮下结节性皮肤病,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等。
本病经2~3个月后可自然消退,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患者如果再度使用皮质激素,应避免骤然减量。
去除感染病灶,注意卫生,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