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科室: 小儿骨科 
  • 别名: 小儿进行性骨化性纤维发育不良 pediatric progressive ossifying myositis
  • 症状: 暂无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男性多见,多数在6岁以前发病
  • 相关疾病: 骨化性肌炎 

概述

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可分3类,即外伤性、限局性和进行性三种。外伤性骨化性肌炎指一定部位的肌肉反复受外力损伤所致骨化。限局性者通常于肌肉的瘢痕内形成骨质。此处仅叙述进行性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 progressiva)。本症是以肌肉内异位钙化和骨化为其病变特点;临床特点是指(趾)小畸形以及筋膜、肌腱、韧带、肌膜与骨骼肌间隙组织中的结缔组织的进行性骨化。由于骨骼肌本身基本正常,如用进行性骨化性纤维发育不良(fibrodysplasia ossificans progressive)一词来描述这种病变,似更确切。

病因

病原尚未彻底了解。基本因素是结缔组织某些成分遗传方面的缺陷引起的继发性钙化与骨化。属于显性遗传。曾有报道见于双胞胎。

发病机制

早期病变的特点是间质水肿与结缔组织浸润,肌肉纤维处于继发性萎缩和退行性变。到了后期,受侵犯的中胚层组织发生钙化和骨化。
病变可分4层:
1.中心部 分化不良区。此区细胞丰富,细胞的大小、形状不一,并有丝状核分裂现象(此区细胞学很难与肉瘤鉴别)。
2.邻近中心部 邻近中心部的骨样组织与疏松的细胞间质排列良好。
3.外围区 成骨细胞和纤维组织构成小梁,形成新骨。
4.最外层 有由纤维组织包裹、分界清晰的骨结构。分层现象具有良性病变的特征。病变的最内层分化不良,越向外越成熟,直到最外层的正常骨组织。骨组织越成熟,波及的范围越小。

临床表现

男性多见,多数在6岁以前发病。偶可见筋膜和肌腱内病变在出生前即已存在。多数病儿合并各种先天性异常,拇指或趾细小畸形尤为多见。
典型病变首先出现于颈部、躯干的背侧与肩部,最后才是肢体的近侧端。病变区肿胀,范围较小,有时可达鸡蛋大小。早期急性期局部呈软泥样肿胀、疼痛、触痛和轻度发热。可伴有全身性低热。肿物常紧贴深筋膜,局部皮肤可松动。皮肤的潮红与肿胀可有可无。经过数天或数周后,局部肿胀消退,遗留比较坚实的结节。2~8个月后,局部形成骨性组织,可以触知,可用X线检查证实(图1)。

肘、膝部的肢体很少涉及。手、足、舌、膈、喉、括约肌和平滑肌不被侵犯。[收起]
男性多见,多数在6岁以前发病。偶可见筋膜和肌腱内病变在出生前即已存在。多数病儿合并各种先天性异常,拇指或趾细小畸形尤为多见。
典型病变首先出现于颈部、躯干的背侧与肩部,最后才是肢体的近侧端。病变区肿胀,范围较小,有时可达鸡蛋大小。早期急性期局部呈软泥样肿胀、疼痛、触痛和轻度发热。可伴有全身性低热。肿物常紧贴深筋膜,局部皮肤可松动。皮肤的潮红与肿胀可有可无。经过数天或数周后,局部肿胀消退,遗留比较坚实的结节。2~8个月后,局部形成骨性组织,可以触知,可用X线检查证实(图1)。

肘、膝部的肢体很少涉及。手、足、舌、膈、喉、括约肌和平滑肌不被侵犯。...[详细]

并发症

病变广泛者脊柱常僵直,肩胛不能自由活动,终致臂、腿和腭肌均呈强直。

实验室检查

一般常规实验室检查无特异发现。

其他辅助检查

X线照片显示肿物的软组织当中有分散钙化影。过一段时间,急性期的症状和体征消失后,肿物变小,钙化影也缩小,但密度增高。X线片上可见柱状或不规则形态的团块状不同密度的骨化阴影,可与骨骼相连,也可完全游离。骨骼呈现失用性萎缩。

诊断

显著病例诊断不难。早期须注意肌肿胀、病症逐渐进行,拇指与脚趾细小和肌内结节。骨性肿物开始时只有豌豆大,无痛感,后渐增大,融合成不规则的团块。

治疗

尚无特殊的有效疗法,应避免受伤受寒,或可防止恶化。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但疗效未定。病变比较局限者可考虑切除,但有时手术的创伤可加剧病变,导致更多的骨形成。
病变活动期的治疗原则是受累部位完全制动休息,不必进行任何物理治疗。急性期过后再逐渐恢复活动。肘关节附近的骨化性肌炎多为积极活动所诱发。预防的办法是伤后除轻柔自主练习外,不做任何理疗。肌炎的病变成熟后,如功能不受限制则不必处理。若残留妨碍活动的小病变,超过急性期1年,X线照片上肯定为成熟骨组织者,方可手术切除。有的作者主张在急性期做放射治疗,不少作者持相反意见。

预后

发生并发症者影响肢体功能,病变局限者,预后尚好。

预防

因病因尚不明确,目前无系统预防措施,应参照遗传病学预防方法,做好遗传病学咨询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