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2019年05月29日 812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的发生,是由于眼内房角突然狭窄或关闭,房水不能及时排出,引起房水涨满,眼压急剧升高而造成的。多发于中老年人,40岁以前发病的极为少见,女性发病率较高,男女比例为1:2~1:4,双眼先后发病,阅读、疲劳、情绪波动、暗室停留 过长、局部或全身应用抗胆碱药物等,引起瞳孔散大,周边虹膜松弛而诱发本病。急性闭角膜型青光上发有几个不同的临床阶段(分期),不同的病程各有其特点: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张明亮
⑴临床前期:一眼已发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另一眼前房浅,房角窄,虹膜膨隆,但眼压正常,无任何自觉症状,属临床前期;有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家族史,前房浅,房角窄,无发作史,但激发试验阳性者。
⑵前驱前(先兆期):一过性或反复发作多次小发作,持续时间一般短暂,而间隔时间较长,通常于1~2小时后症状可完全消退。发作时轻度眼痛,雾视,虹视,并伴有同侧偏头痛、鼻根和眼眶部酸痛和恶心,此时检查眼压升高(常可达40mmHg),眼局部充血或不充血,角膜轻度雾状混浊,瞳孔稍扩大,对光反射迟钝,经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或症状消失。多次发作后,持续时间逐渐延长,而间隔时间缩短,症状逐渐加重而至急性发作期。也有少数病例不经过前驱期而直接表现为急性发作。
⑶急性发作期:起病突然,来势凶猛,剧烈眼胀、甚至眼胀欲脱,伴同侧头痛、虹视、畏光、流泪,视力锐减、严重者仅眼前指数,光感或无光感,可伴有恶心、呕吐、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或颅内疾患。血压升高,眼压一般可达50mmHg(6.67KPA)以上,眼睑水肿,伴有结膜表层血管充血怒张,混合充血明显;角膜水肿,呈雾状混浊,有时上皮发生水泡,知觉减退或消失,角膜后可有色素沉着;前房浅,前房角闭塞,房水中可见细胞色素颗粒飘浮,甚至有纤维蛋白性渗出物;瞳孔散大,呈竖椭圆形,对光反应消失;屈光间质水肿,瞳孔呈青绿色反应,故名青光眼或绿风内障;虹膜瘀血肿胀,纹理不清,病程较久者,虹膜色素脱落,呈扇形萎缩,或称节段性虹膜萎缩;由于眼压急剧上升,晶体前囊下可出现灰白色斑点状,棒状或地图状的混浊,称为青光眼斑。眼压下降也不会消失,作为急性发作的特有标志而遗留。青光眼斑、虹膜扇形萎缩、和角膜后色素沉着,称为青光眼急性发作后的三联征。眼底检查因角膜雾状混浊,眼底多看不清。
⑷间歇期:青光眼急性发作以后,经药物治疗或自然缓解,小梁网未受到严重破坏,前房重新开放,眼压恢复正常,症状和体征消失,视力部分或完全恢复,使病情得到暂时缓解,称为间歇期或缓解期,由于瞳孔阻滞等致病因素并未解除,以后还会复发。
⑸慢性期:急性大发作或反复小发作,症状未全部缓解,迁延转为慢性,常因房角关闭时间过久,周边虹膜与小梁网发生永久性粘连。眼压中度升高,视盘呈病理性凹陷及萎缩,视野缺损。
绝对期:持续性眼压升高,导致视神经严重受损,视力完丧失,有时可出现眼部剧烈疼痛。角膜上皮轻度水肿,可反复出现大疱或上皮剥脱,晚期由于整个眼球变性,眼压可低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