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扮小丑3年 只为博病人一乐
2018年11月19日 9786人阅读
“人与人之间最短的距离是一个微笑,没有微笑的日子是失落的。”为此,护理学博士丁永霞已经为之努力了12年。图为穿着小丑服装的志愿者们,最中间的是丁永霞。
“小孩子打针最容易哭闹,有了他们的陪伴,孩子很快就能乐呵起来,家长看着也高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防保科的医生兰津萍说道。11月15日,志愿者8点就来到医院预防保健科开始准备,换上卡通服装,手拿魔术气球,很快志愿者就吸引到小朋友的注意。
疫苗接种本是一件好事,但孩子怕痛,哭闹不止,让很多家长也头疼不已。看到“小丑医生”志愿者手中的气球,刚打完疫苗的2岁宝宝很快停止哭泣,转脸去玩。
“但也有孩子会怕夸张的造型,这种时候我们就会脱下头套,站得稍远些,给孩子和家长一些空间。”丁永霞介绍,有研究显示,小丑医生帮助疏导情绪的方式,最适合2到6岁的孩子。
其实,“小丑医生”只是志愿服务的一部分,该院院长王斌全发起的“爱心仁术”青年志愿者活动已经持续了12年。该团队以爱心仁术为指导理念,通过温情陪伴、生活护理、健康指导、就诊咨询等多种形式,为医院患者及社区、敬老院老年人提供与健康相关的志愿服务。
“我们的志愿者大多是护理研究生,做志愿服务前还要经过专业培训。”护理学博士毕业后,丁永霞就职于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5年成为山西“小丑医生”志愿服务团队的一员。在“爱心仁术”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基础上,2018年,她将“小丑医生”服务模式引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她说,“志愿服务不只有爱心,更要专业。如给糖尿病足病人剪指甲,护理慢性病老人,都要由带教老师先做指导。”
这天,志愿者在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党委书记金瑞华和老年科主任的指导下,为老年患者做生活护理。
“志愿服务也像做科研一样,也要严谨、专业。”丁永霞说,以导诊为例,作为向导,志愿者不能含糊不清,既要有专业的医学知识,也要对医院的科室分布熟记于心,这样才能最快的帮助咨询者。
12年来,“爱心仁术”志愿者用行动诠释了“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医学人文内涵,这与“小丑医生”团队服务理念不谋而合。未来,志愿者们将继续尝试用游戏、幽默、友好交流等方式,通过“爱与微笑”缓解患者的焦虑感和挫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