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支架后遗症

2018年11月04日 894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脉介入治疗后并发症:支架内血栓形成。

临床上,合并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高残余血小板反应性、过早停用DAPT等,都是造成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此外,复杂冠脉病变、血栓及弥漫小血管病变、完全闭塞等血管病变因素;多支架、长支架、支架贴壁不良、重叠支架、支架直径选择偏小、分叉支架、术后慢血流、夹层等操作因素;涂层药物过敏、支架引起血管局部炎症反应、支架断裂、血管内皮化延迟等支架自身因素,也都是造成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术前及围术期充分DAPT和抗凝治疗,对高危患者或病变,可加用GPIIbIIIa,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案;术中高压力释放支架,支架贴壁尽可能好,并强调术后充分使用DAPT,都是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恶性心律失常---室速风暴。
室速风暴:或称之为交感风暴,是指24小时内自发2次或2次以上的室速或室颤,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其临床特点包括:
1)存在“风暴”的病因基础和诱因;2)反复发作室速或室颤,间隔时间逐步缩短,且胺碘酮等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或疗效不佳;3)常伴有血压急骤升高、呼吸增快等全身症状;4)心电图显示发生室速、室颤前常有窦率升高,可见T波电交替或T波极度损伤性改变,也可有联律间期不等、多源、多形室早,例如多形性或尖端扭转型室速,也可有单型性室速。
主要治疗方法为静脉使用β受体阻滞剂 针对原发病的治疗。但是,对于基础心率偏慢的“电风暴”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使心率减慢,可能反而会增加心室复极离散度,促成局部折返性异位搏动的基础。并且,心率减慢使得舒张期延长,有增加异位搏动的风险。异丙肾上腺素、起搏治疗可用于提升心率。
此患者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反复发生室速、室颤,32小时内共电除颤29次,先后予以普萘洛尔、胺碘酮、利多卡因、硫酸镁等治疗效果不佳。最终予以临时起搏,频率:100次/分,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压制交感风暴,提升心率并消除异位搏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