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眼鼻耳的“屎”该抠吗?做错了一步,孩子的这些部位可就毁了…
2018年04月14日 8617人阅读
宝宝从出生的一刻起,就与各种“屎”分不开了。除了一会儿一拉的臭臭外,面部也会不定期地出现分泌物。比如:眼屎、鼻屎和耳屎。你可千万别急着清理它们,这些“屎”在某些程度上反映了宝宝患病的信号,而且清理不当有可能造成越抠越堵的状况,严重时疾病还会“袭击”宝宝眼鼻耳。
这下可难倒了不少家长…不抠吧,看着脏兮兮的!抠了吧,又怕弄伤宝宝!那么,眼鼻耳的分泌物到底该不该清洗?怎么做才是最正确的清理方式?如果你也曾为此纠结过,那么今天的内容将会帮助你摆脱这种窘境…
眼屎
眼屎实际是眼腺分泌物,正常的眼屎会随着眼泪排出,因为是透明色或淡白色,所以不易被察觉。但如果眼屎变色、堆积在眼部、影响眼睛张合则要警惕宝宝是否患了以下几种眼部疾病。
眼屎隐藏的疾病信号
有眼屎且爱流泪:当宝宝分泌眼屎、或不哭时也流泪、眼睛总是泪汪汪的,那就要怀疑一下是否是泪管不通畅了,建议家长带宝宝就医确诊治疗。
黄色眼屎:假如宝宝经常揉眼睛、分泌黄色眼屎、白眼球发红说明有结膜炎症的可能。
上火性眼屎:上火的宝宝除了眼屎多外,还伴有大便干燥、舌苔厚等症状,所以不要一看到宝宝有眼屎就以为是上火造成的,要对比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黄白色眼屎:眼泪多、内眼角处皮肤隆起小包块(挤压出液体后,包块可暂时消失)若继发细菌感染,在眼角处经常出现黄白色分泌物,这些症状就是新生儿泪囊炎的表现。
如何清理宝宝眼屎?
如果是病理性的眼屎,建议家长带宝宝就医诊治。比如泪管不通畅要按摩鼻泪管,必要时做鼻泪管疏通。结膜炎和泪囊炎需要遵医嘱滴眼药水或进行对应的抗感染治疗。如果是生理性的可以按照下面这些步骤帮宝宝清理眼屎。
第一步:先用流动的清水将手洗净;
第二步:用消毒棉球、纱布、棉签(选择一种即可)在温开水或淡盐水中浸湿,并将多余的水分挤掉(以不滴水为宜);
第三步:如果眼屎干燥且不宜清理,可用干净的温毛巾湿敷眼部一会儿;
第四步:分泌物变软后更容易清理,这时家长可用棉签沿宝宝眼内侧向眼外侧轻轻擦拭
由于新生儿鼻腔尚未发育完善,因此当受到外界刺激后,鼻粘膜容易充血肿胀,分泌物也就随之增多。分泌物用于润滑及保护鼻子内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鼻涕。然而,小宝宝的鼻涕常排不出来,鼻涕干后便会形成鼻痂,堵住鼻孔,就变成了我们所说的鼻屎。
鼻屎该不该抠?
鼻屎较多或堵塞鼻孔影响宝宝正常呼吸当然需要适当的清理。但不建议过度清理和频繁抠鼻屎。因为方法不当,力度掌握不好,会导致宝宝鼻腔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进而引发习惯性流鼻血、易受病菌侵袭诱发疾病。
如何清理鼻屎?
鼻屎易导致宝宝鼻塞,如果鼻屎不多、不干燥,可用热毛巾敷敷宝宝鼻根处,鼻粘膜遇热收缩后,鼻腔会比较通畅,同时粘稠的鼻涕也容易水化而流出来,从而帮助缓解宝宝鼻塞。
如果鼻屎不易清理,可以用棉签将分泌物卷出来,或用几丝棉花刺激鼻孔,引起打喷嚏将分泌物喷出;若鼻痂较硬,可滴1~2滴淡盐水或乳汁在鼻腔,揉揉鼻子,使鼻痂软化后将其卷出或打喷嚏排出,以保持鼻腔通畅,同时注意保持室内湿度,以免空气干燥,导致鼻痂形成造成鼻堵塞。
耳屎
(宝宝经常流脓和流水▲)
耳屎是外耳道内一种腺体分泌,分为薄片状的干性耳屎,以及油脂状的湿性耳屎。其实,耳朵里存留部分耳屎不但可以防止病菌侵入耳道,还可以阻碍声波、砂砾、水滴对耳朵的伤害。但耳屎过多也同样会带来的一些副作用。比如听力下降、耳胀、耳朵不适等均会引起宝宝不断抓挠耳朵、哭闹、睡不安稳。
隐藏的疾病信号
油性耵聍:当发现宝宝耳屎成呈棕黄色、油性粘稠物质,那可能就是“油耳”也称油性耵聍。油耳并不是疾病,而是耳屎皮脂腺分泌旺盛所致。
急性中耳炎:当宝宝出现抓耳、哭吵不止、耳朵里流脓、发烧、听力降低、拒奶、耳朵疼痛或有异味等现象时,家长就应该考虑宝宝是否患有急性中耳炎。
黄色脓性耳屎:只要宝宝耳朵内分泌异常的物质,家长就要带宝宝及时就医,因为耳朵长期发炎则会对听力造成损伤。
外耳道湿疹:婴幼儿外耳道、耳廓、耳后渗出淡黄色的液体,待干燥后变成黄色且半透明状的痂块或痂皮,就可能是患了外耳道湿疹,建议让医生处理。患外耳道湿疹的宝宝会频繁抓耳朵,这与外耳道湿疹会引发瘙痒感有关。
该不该给宝宝掏耳朵?
一般不建议给宝宝掏耳朵,因为正常情况下宝宝的耳屎是不需要做任何处理的,耳屎会在咀嚼、咬合、运动的过程中自动排出来。除非出现耳屎堵塞外耳道、听力下降、耳痛等耳朵不适的表现时,才需要医生处理宝宝耳道分泌物。家长千万不要自行用挖耳勺或棉签给宝宝掏耳朵,因为有耳膜穿孔的风险。
如何清理宝宝的耳屎?
平时家长可以用棉签沾水在宝宝的外耳道轻轻擦拭,如若耳屎未被清理干净,建议到医院耳鼻喉科清理。
不管是眼屎、耳屎、还是鼻屎,家长在清理时一定要小心一点,以免造成局部损伤。不知道如何判断分泌物是否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就把难题交给医生处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