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CD“精妙变身”-肝门部胆道狭窄的治疗新技术
2019年01月16日 483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2016·三院新技术| 引流走上双“车道“——治疗肝门部胆道狭窄
原创 2016-12-02 王昌明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王昌明
点击上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可以订阅哦!
我们常说,医学是有局限性的,但追求科学进步的脚步却永不停歇。2016年,北医三院又有一批新的医疗技术,经过严格的审批和长期观察,转为常规技术普及应用。新技术带来新的希望,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技术都有哪些吧~
项目团队
北医三院
介入血管外科
项目负责人:李选
团队成员
王昌明、栾景源、李天润、韩金涛、
贾子昌、冯琦琛、庄金满
从1名患者的救治经历谈起...
40多岁的沈先生6个月前因服药不慎,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直至肝功能衰竭进行了紧急肝移植,手术很成功。但术后一个月,全身皮肤不断加深的黄色和随之而来的瘙痒,让沈先生无比苦恼......
经过检查,移植的肝脏虽然挽救了沈先生的生命,但出现了肝移植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肝门部胆道狭窄。狭窄的胆道严重影响胆汁排泄,导致胆红素不断升高,如果不迅速纠正,最终将导致移植的肝脏失去功能。
沈先生先后前往多家医院寻求治疗:曾尝试过内镜下治疗,因局部胆管狭窄严重,手术未成功;后又进行了经皮经肝狭窄胆道置管引流,因胆道狭窄涉及左右两侧胆道,单侧置管的治疗效果也不满意......
有医生建议双侧置引流管,沈先生难以接受,觉得这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也有医生建议放置金属支架,组成“Y”形,支撑引流双侧胆管,但支架放置后无法再取出,异物长期存留胆道内,将来会发生结石等一系列问题。年仅40岁的沈先生,无法接受支架长期留置可能带来的问题。
针对沈先生这样的病情,北医三院介入血管外科李选主任对传统经皮经肝胆道置管术进行创新,巧妙地设计了全新的放置技术:以单个穿刺口,借助双导丝实现普通胆道引流管在肝门部胆管的折叠,成“Y”形支撑于肝门部胆管内,以极低的成本,实现了肝门部胆管的双方向引流,达到了与“Y”形金属支架相似的治疗效果。而且在治疗后,引流管全部取出,胆管内不遗留任何异物。
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后胆红素迅速下降,3天后沈先生离院回家。经过约4个月的支撑治疗,沈先生肝功能稳定,肝门部胆管狭窄消失,状态稳定,已于近日将胆道引流管完整拔除。沈先生对整个治疗过程十分满意,称赞此技术不仅效果好,而且节省了大量费用。
技术名称
新型单管Y型支架技术在肝门部胆道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技术内容
以最常用PTCD胆道引流管,经单一入路实现双侧三方向胆道支撑引流。胆道引流管在治疗结束后,可非常容易撤离胆道,胆道不留存异物。与内镜下治疗相比,患者治疗过程痛苦减少,治疗依从性好。同时,普通胆道引流管成本与支架相比,成本很低,医疗成本明显降低,减轻患者负担。
与传统治疗方法的区别?
本项技术
☑ 单一入路(穿刺口)实现三方向支撑引流,达到双侧置管或“Y”形金属支架相似的治疗效果,减轻了患者痛苦。
☑手术以普通引流管完成,实现了低成本。治疗结束后,胆道不留异物,远期效果好。
此项技术适合哪些患者?
1.肝移植后肝门部胆道狭窄;
2.其它良性胆道狭窄,如胆管炎后或手术后肝门部胆道狭窄;
3.部分恶性肝门部胆道狭窄;
4.胆肠吻合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
本项技术避免了双侧胆道穿刺,减少因长期双侧留置引流管带来的痛苦;与金属支架相比,花费大大减少;治疗成功率高。
文 | 北医三院介入血管外科 王昌明
编辑 | 孙静
摄 | 苏天是
北医三院订阅号
健康科普>>
北医三院服务号
就诊服务>>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