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血是肺间质纤维化的重要病理因素

2021年01月09日 7829人阅读





肺间质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简称肺纤维化,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具有相似病理过程的一类弥漫性肺疾病,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和继发性肺纤维化,以早期肺泡结构破坏和弥漫性肺泡炎,继而出现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为表现,逐渐演变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可将其归属中医学中的“肺痿”“肺痹”范畴。中医所说的“肺痹”,乃是肺为邪痹,气血不通,络脉瘀阻,从疾病初起邪实而言;“肺痿”是肺痿弱不用,气血不充,络虚不荣,血行涩滞,从后期本虚而言。肺痹与肺痿在一定条件下又可相互影响,互患为病。



瘀血内阻是肺间质纤维化的重要病机



凡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出或消散,滞留体内,或血行不畅,运行受阻,壅遏于经脉之内,瘀积于脏腑组织,失去其生理功能的均称为瘀血。其致病机制为瘀血滞留肺络,肺宣肃失职,治节无权,气血津液难以上行养肺,以致肺体失养,气机不用,甚至瘀久生毒,更伤肺之气阴,从而导致肺间质纤维化。瘀血是肺间质纤维化的基本病理产物之一,是肺间质纤维化病程中的重要病理因素,也是病情加重的因素之一。由于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早期可见肺部毛细血管增生、血栓形成及血管壁增厚,后期逐渐出现肺动脉高压临床出现喘促、胸闷、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伴口唇紫暗、杵状指等血瘀存在的表现,同时临床及动物实验方面都证实了活血化瘀法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有一定疗效,说明瘀血内阻是肺间质纤维化的重要病机。



外邪和内伤是形成血瘀的致病因素




外邪致瘀


肺间质纤维化病机多为肺燥阴伤。燥为阳邪热邪,易损伤肺阴,灼伤肺络,血溢脉外而成瘀血。且燥邪易伤津耗阴,导致血液黏稠,血行不畅而致瘀。此外寒入肺络,血液遇寒则凝,而成肺之瘀血;热邪侵袭肺卫,煎熬血液,血行凝滞成为瘀血;邪毒伤肺,络阻血瘀,也可导致肺络痹阻;浊邪闭阻于肺,肺络不通。


内伤致瘀


叶天士提出“病久入络”“久病血瘀”的观点;王清任有“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的看法,提出久病多瘀,气虚致瘀的机制,主要是因久病正气亏虚,无力运血,阳虚无以温运,气血运行不畅导致五邪内生。肺间质纤维化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肺脾肾虚为本,痰浊、瘀血、热毒互结为标。



血瘀贯穿肺间质纤维化病程的始终



无论何为起始病因,一旦发病,气虚、气滞或者津亏皆可导致瘀血的产生,而瘀血一旦形成,反过来又可影响气机的宣畅阴津阳气难以布达,从而使病情进一步加重。此外血瘀为害,并非初期即可彰显,一旦有可寻可察之外证,则往往病已较重。因此在肺间质纤维化中期,气阴不足、血络瘀滞征象更加明显。多数患者在后期逐渐出现进行性的呼吸功能下降,肺主气司呼吸功能严重失司,痰浊、水湿、毒瘀胶结,由一脏连及五脏俱损,阴阳两虚,形体消瘦或浮肿、严重喘憋,甚至出血、痉厥、神昏,终至阴阳离决而死。



结语


血瘀贯穿肺间质纤维化病程的始终,对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医学对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因病机、治法、临床治疗等研究报道增多,运用中医学辨治本病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即在疾病的不同时期,根据病理状况的不同,按传统的中医辨证施治,灵活将活血化瘀药与补虚、调气药相结合,可发挥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优势。



参考文献

车丽,张伟.血瘀对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14,34(02):111-11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