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盗汗如何解?
2020年04月27日 848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春天来了,因盗汗来传统中医科就诊的人数不断增多,或临晨3-4时汗出、或醒前1~2小时汗出、或入睡不久即汗泄,盗汗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也是中医科临证常见的病种。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及结核病等器质性原因引起的盗汗,西医学检查未必发现异常,但在中医学看来,盗汗是提示人体表里虚实阴阳寒热的一种信号。正如《素问·经脉别论篇》:“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我们结合临床实践经验认为:
一、盗汗与阴虚有关
春季气候回暖,阳气生发,人体的气血由内向外走;加之熬夜、烟酒过度、工作压力大等因素可使人体精神过用,血虚精亏,虚火内生,阴津被扰,不能自藏而外泄作汗。明代《证治准绳·盗汗》:“虚劳之病,或得于大病后阴气未复,遗热尚留;或得之劳役、七情、色欲之火,衰耗阴精;或得之饮食药味,积成内热,皆有以伤损阴血,衰惫形气。阴气既虚,不能配阳,于是阳气内蒸,外为盗汗。”此类盗汗患者往往体型偏瘦,同时伴有腰酸腰痛、心悸失眠、手足心汗出等,与阴虚密切相关。
二、盗汗与湿热有关
临床所见盗汗患者,舌红苔少脉细数者有之,舌苔黄厚腻脉弦滑者亦有之。很多患者往往在阴虚的基础上夹有湿热,所谓阴虚湿热证,此类患者往往体型偏胖,多盗汗自汗并见,且出汗量较大,伴口苦口干、身体困重烦热、失眠等,与虚火上蒸,湿随汗散有关。
三、盗汗的预防和治疗
盗汗的预防主要靠患者自我生活作息的调整,避免熬夜、烟酒等不良嗜好,多休息,调畅情志,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中医认为,有诸内必显于诸外,身体任何的不适症状往往是“疾病”的外在表现,盗汗时间短者,可以通过上两段所述找出引起盗汗的大概原因并进行饮食起居方面的自我调整;如盗汗时间超过一周未改善者可以至传统中医科进行中医中药治疗;如盗汗症状持续未得到改善者,则建议做一下常规的体检,以排除引起盗汗的其他器质性疾病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