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有提笔冲动的是昔日就诊的一对母女,走时哽咽的对我说:“谢谢你,史医生。”我特别抱歉的说:“其实我并没有帮到你们什么”。令我特别意外的是,进门后始终面无表情、沉默寡言的女儿突然含泪说了句:“医生,你救赎了我的灵魂”。时隔多日,那个场景仍会时常在眼前闪现,让我心生感慨。
女儿从初潮开始就月经不规则,自此母亲带着女儿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求医之路。中药、西药、针灸、拔罐,但凡想到的、听到的能治疗多囊的方法无不一一尝试,内分泌的检查也是三月一小抽,半年一大抽。看着那一本本厚重的病历和化验单,我内心暗想,我要再次令她们失望了。
我常规的问:“你们今天就诊的目的是什么?”
母亲充满期待的说:“从网上查到您是治疗多囊的专家,评价很好,所以我们想来看看,是不是能让女儿月经按时来潮。”
我平静的说:“只要定期吃药,就能按时来按时走。”
一进门便满脸抗拒的女儿突然近乎绝望的吼道:“我不要再吃药啦,你就只要让我的月经自己来潮就可以啦!”
面对如此无理的孩子,我有些生气:“姑娘,知道吗?你的这个要求其实挺高的。正如我说我不要每天都吃饭,你有办法让我不饿不?初潮月经就不好,看次我的门诊就痊愈,我不是神医,也不是骗人的大夫。”
沉默。。。。。。
母亲突然崩溃而哭:“都是因为我,让女儿如此煎熬,都怪我没有把她生好养好。”
我心生怜悯:“你们过于紧张了,这么高频率的游走于各个医院诊所,不累吗?”
“可是女儿以后不能结婚生孩子,还会得子宫内膜癌和高血压糖尿病,她还那么小。。。。”
“这都从哪儿听来的?”
“我网上查的,很多医生也是这么说的。”
。。。。。。
接触了那么多的多囊患者,我不再惊诧于他们对多囊的内心恐惧。不知从何时起,“多囊”二字开始被人们熟知,几乎所有的患者来就诊的第一句话都是:医生,我有多囊。
病人所说的多囊到底是什么?多囊的医学全名叫多囊卵巢综合征,在育龄女性中的发病率在6-8%左右,其发病率是如此之高,高到你的单位、你的学校、你的班级,或者你的亲人或朋友中都可能存在和你一样患病的女性,只是可能大家羞于启齿而不为你知。所以说,它只是一个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而已。
那么大家究竟在怕什么?怕不来月经吗?母亲担心着青春期女孩的月经迟迟不来,尚未生育的职场女性担心着高强度工作后的月经突然停闭,步入40的女性担心着自己的月经渐渐稀少。他们是嫌自己的血丢失的不多吗?并不是,他们真正担心的其实是卵巢功能的正常与否,在乎的是未来的生育障碍与年华逝去。曾碰到几位患者纠结于被不同的医生诊断为多囊和卵巢早衰,我看完病后跟她开玩笑说,恭喜,你得的不是早衰,而是多囊!何来恭喜?多囊的名字来源于患者卵巢内如项链般存在着的串珠样卵泡,如果把卵巢比作粮仓,那么多囊就像粮满为患,只是缺乏“巧妇”难以促其发育排出,用点促排卵药物就OK了;而卵巢早衰则为粮仓亏空,即便巧妇在,也难为无米之炊。有研究报道,多囊女性比正常女性晚绝经两年左右,说明其生育时限在一定意义上是延长的,未必就是坏事儿吧?
说到此,好像得了多囊没什么大不了,可以不治了?那也不行,为何大家都谈多囊色变呢?那是因为与正常女性比较,多囊患者内膜病变和糖脂代谢疾病的发生风险的确是增高的。可对此结论,大家往往忽略了不良后果产生的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如果长期不治、听之任之的话。
多囊患者如果不正规治疗,内膜病变的风险会增加。如果我们把雌激素比作子宫内膜生长的肥料,那么孕激素就俨然像一台收割机,雌激素的作用下青草生长旺盛,但如果缺了收割机,草就会疯长,失去控制。内膜也是如此,如果长期排卵障碍,内膜缺乏孕激素的保护,会增生过长甚至癌变。如何预防,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定期服用孕激素把内膜保护起来。很多患者对激素心存芥蒂,其实孕激素是女性体内必需,即便是中药治疗,也是通过辩证论治诱发排卵,通过产生内源性孕激素,才能达到保护内膜、使月经趋于正常。缺啥补啥,大道至简的治疗方法。
另外,多囊患者之所以容易罹患糖脂代谢紊乱,并非源于卵巢内的多个卵泡,真正的罪魁祸首在于多囊患者体内的高雄激素和高胰岛素。即便如此,他们的危害也是潜在而可控的。事实上,我们的很多坏习惯带来的长期危害远比多囊本身更加影响未来健康,比如熬夜、长期精神紧张、高糖高脂摄入、抽烟酗酒等等,可是大家往往对其司空见惯、视而不见,毫无畏惧之心。请深信,生活方式的最大健康化和积极的对症治疗,可以很大程度规避日后多囊带来的不良影响。
那对母女在我讲解的过程中情绪越来越平静,妈妈释然的对我说:“以前从来没有医生这么跟我解释过这个病。” 我很想对像这个女孩一样的多囊患者们说:人生没有真正的完美,既然不完美是常态,接受它、欣然努力的改变它,才是人生最真实的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多囊早在青春期就开始向你发出月经异常的信号,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它警示你该健康的生活、珍惜自己的身体;告诉你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教会你在不自由中寻找心灵的自由,在坎坷中品味生命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