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异位胰腺
2021年03月05日 859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异位胰腺又称迷走胰腺或副胰腺,是正常胰腺以外的孤立胰腺组织。它与正常胰腺之间没有任何血供、神经支配等解剖学联系,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先天发育畸形。胃异位胰腺多数人无症状,发现年龄在41岁-60 岁之间,常常是做胃镜或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当病变较大或出现溃疡,可以出现恶心、呕吐、腹痛、消化道出血、梗阻或黄疸症状。胃异位胰腺常位于胃窦部大弯侧距幽门3-6cm的位置,单发,偶有两个或以上,最大直径一般小于3cm。近期的文献报道异位胰腺最常见的部位为胃(26%-38%)和十二指肠(28%-36%)。空肠为第三常见发生部位,约占(16%),多在近端距屈氏韧带50cm以内。其它部位也有文献报道,但食管、结肠非常少见。
Jean schultz 于1727年报告了第一例位于回肠憩室的异位胰腺。1859年,Klob第一次从病理学上确认了异位胰腺组织的存在。目前为止,对异位胰腺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两种学说:迁移学说和化生学说。迁移学说认为异位胰腺的实质是胚胎期胰腺始基组织在随原肠上段旋转迁移过程中的残留,这解释了为什么异位胰腺多见于上消化道;化生学说则认为异位胰腺由全能内胚层细胞在异常部位发展分化为胰腺组织而来。
诊断胃异位胰腺的手段主要有4个:
1.胃镜:呈光滑较硬的黏膜下层类圆形或椭圆型隆起,约34.6%-90.0%可见中央脐样凹陷,少数呈圆锥形、乳头状或圆柱形;胃窦多见,主要位于大弯侧、后壁及前壁,很少在小弯侧; 经中央开口抽取胰液测定其淀粉酶水平高于正常值。
2.超声内镜:常表现为局部黏膜下隆起,表面光整,色泽如常,隆起中央可呈脐凹样开口状,病灶呈中等回声或低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有时可见高回声斑点,散布于黏膜、黏膜下层和肌层;边界清楚,部分可见管状回声结构,多起源于黏膜下层,其后方肌层常见增厚。
3.CT:CT检查发现消化道黏膜下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均匀、边界清楚的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与正常胰腺呈等密度或密度与肌肉组织相似,增强后强化方式及延迟扫描与胰腺相似。若出现中央脐凹征或病变长短直径比值>1.4更有诊断意义。以腺泡组织为主的异位胰腺组织与其他类型相比,更均匀和更明显的强化。
4.病理诊断标准:病理学检查为诊断异位胰腺的金标准,若能于镜下发现与正常胰腺组织相似的结构/成分(腺泡、导管、胰岛),则可确诊为异位胰腺。根据1973年Gasper-Fuentes 修改的Heinrich 的初始组织学分类,分 4个类型:Ⅰ型具有典型的正常胰腺组织,存在导管、腺泡、胰岛细胞等;Ⅱ型仅由胰管组成;Ⅲ型只有腺泡细胞;Ⅳ型由胰岛细胞组成。
胃异位胰腺与胃间质瘤的治疗原则不同,其发生恶变的几率很低,因此,无症状患者一般不需要内镜或手术治疗。对于出现明显症状,对症治疗无效,可以根据病变深度选择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
(Ectopic pancreas,heterotopic pancreas,pancreas rest,aberrant pancreas)
参考文献:
1. 项赛衡.消化道异位胰腺诊治分析及超声内镜在其中的价值.(2017硕士论文)
2. 孙菊,印隆林.胃肠道异位胰腺的 CT 及 MRI 表现.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9,26(11):1346-1349.
3. Ectopic pancreas in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s endosonographic diagnosis reliable? Data from the German Endoscopic Ultrasound Registry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Endsocopic ultrasound,2018,7(4):270-278.
4.Endosonographic feature of histologically proven gastric ectopic pancreas.Gastroenter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http://dx.doi.org/10.1155/2014/16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