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石病的诊治

2018年11月17日 837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病因
  胃石是在胃内逐渐形成的异物团块。形成的原因首先是咽入胃内的物品由于质地和性状不易通过幽门,且又不能被消化,长期滞留在胃内,形成团块,愈积愈大。最常见的胃石有两种,一种是植物纤维团块,多为一次吃生柿、山楂、黑枣过多后发生。我国盛产柿、山楂、黑枣的地区较多,它们均含有鞣酸,成熟后含量不及1%,未成熟时可达25%。鞣酸在酸性(胃酸)的环境下可凝集形成胶冻状物,与蛋白质结合成为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沉淀于胃内。柿内尚含有树胶和果胶,遇酸凝集,沉淀黏合成块,更可与食物残渣聚集,愈积愈大,形成巨大团块。另一种是毛团块,它的形成是由于反常行为,习惯于将长头发拉至口内咬嚼,不知不觉将头发吞下。头发在胃内不被消化,且因其纤细黏于胃壁而不易通过幽门。胃内头发多,经胃蠕动揉成发团,逐渐增大,可以长期不引起症状。此种毛团块见于儿童和精神不正常的成人,我国并不多见。

  临床表现:
  胃石症可以无任何症状,仅在钡餐检查时偶然发现。如果有症状则多为上腹部疼痛不适或沉坠胀满感,有时可有恶心呕吐,吐出物为少量清液或者粘液。由于活动的团块在呕吐时可以阻塞贲门,故一般无大量的呕吐。胃黏膜损伤后发生胃溃疡,则有类似溃疡的症状,如夜间腹痛加重,呕血、黑粪等。有的患者在饭后平卧时可发现上腹隆起,在小儿常可扪及到边缘清楚、质硬能移动并下缘可托起的肿物,一般无压痛或者仅有轻压痛。头发石的患者可以感觉到口内有难闻气味,间隙性腹泻也较常见。胃石也可以在胃部分切除术后的残胃内,残胃内形成胃石的可能性大于正常胃,残胃的收缩功能差,排空缓,吻合口大小固定而不易扩张、胃酸低消化功能差等因素有利于胃石的形成,病人胃膨胀不适,不能多饮水或者进流食。胃石进入小肠内可以引起小肠梗阻的症状。病期久的病人多有体重减轻和体力下降。
  诊断和鉴别诊断
  胃石症需与胃癌鉴别。胃石症多见于儿童,而且植物纤维胃石病人都有一次性吃生柿、山楂或者黑枣过多,并于食后即有胃部不适、反酸、呕吐的症状。在70%的病人可以从x线钡餐检查明确诊断,典型的x线征是在胃内有巨大透亮充盈缺损区,推之并可在胃内移动。钡剂排出后,胃石表面可有散在附着的钡剂,有时容易误诊为巨大胃癌,但充盈缺损的可移动性并结合病史常可与胃癌鉴别。如果呕吐物含有柿枣残渣,则胃石的诊断可以确定。胃石在胃镜检查下呈漆黑色团块,可以与胃癌鉴别。
  预防
  柿、山楂或者黑枣一次不可多吃,未成熟的更不应该多食,果皮、果核亦不可同时吃下,食后不要立即吃过酸的食物,对胃部分切除术后的病人,要认真告知其不食或者少量食用柿子、山楂、黑枣类食物。
  治疗
  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口服酶制剂如胃肠酶合剂(胃蛋白酶、胰酶、纤维素酶)、番木瓜蛋白酶等,或碳酸氢钠溶液滴入胃内,有可能帮助团块散开。经胃镜试行将团块捣碎散开也是治疗方法之一,但由于植物纤维或毛发等缠绕致密,常难以散开。
  如非手术疗法无效,或因显着幽门梗阻、呕吐频繁不能服药,则需要手术取出团块。手术时发现胃内有溃疡,无需做胃部分切除术,胃石取出后,经过内科治疗,可使溃疡愈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