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答疑】眼皮跳、跳、跳,就一定是面肌痉挛吗?
2022年07月26日 419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日前,在面肌痉挛专家王景教授的网上工作站,有患者咨询:“我母亲右眼下方一直跳动有一个多月了,也没有别的不舒服,近期也没有休息好,医生说是痉挛,让服用甲钴胺和卡马西平,现在吃药快一个月了,症状能稍微轻点,想问下还有更好的药能治吗?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王景教授介绍:对于患者出现的右眼下方跳动会不会是面肌痉挛?有没有这种可能?首先,面肌痉挛的诊断是不能通过一个月或几天的病史就能够诊断清楚,所以先不做诊断;其次,出现眼皮跳的症状更多的原因在于休息不好,最常见的上眼皮跳,有一部分患者也会出现下眼皮跳,跳动的时间可长可短,时间短一点的3-5天休息好了就不跳了,时间长一点的可能2-3个月或3-5个月都有可能。如果说跳动的时间确实长,症状还没有明显减轻,建议到就近的医院复查一下影像学的检查,排除一下有没有肿瘤。目前让患者注意调节,规律生活,最重要的是规律生活,保障充足睡眠、休息、饮食。
患者疑问:需不需要吃点营养神经或改善睡眠的药物?
王景教授:没必要,药物能少吃就少吃,能不吃最好。
患者疑问:那需要把卡马西平、甲钴胺停了吗?
王景教授:是的,可以停药。
延伸阅读:
面肌痉挛常以一侧眼睑阵发性不自主抽搐为首发症状,并逐步扩展至同侧的其他面肌,以口角抽搐最为明显,但额肌很少受累;病初抽搐较轻且仅维持数秒钟,后期逐渐加重并可持续数分钟或更长时间;严重者面部出现强直痉挛,导致眼睛睁不开、口角歪斜,有时会累及同侧肢体而引起行走困难;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可使症状加剧,入睡后会逐渐停止,但患者无法进行自控。
事实上,诊断面肌痉挛,问诊和做表情相当重要。通常,大夫会让患者做快速睁眼-闭眼、龇牙以及不停鼓气等动作,其实是在检查面神经5个分支的功能。如果患者不能做好这些动作,就说明相应的面神经功能有问题。大夫再结合患者讲诉的患病过程和症状,大致就可以推断是不是面肌痉挛了。
但是,由于94%的面肌痉挛都是从眼皮跳动开始的,如何才能知道这是真正的面肌痉挛,还是单纯的眼皮跳呢?时间是最好的检验方法。因此,一般情况下,大夫会告诉患者三个月后再来复查,看抽动范围有没有扩大到嘴角、脖子等部位;如果三个月内病情进展很快,就不要等到三个月,患者要尽快再次就诊。
可是,毕竟等三个月很难受,有没有什么办法立马就能确诊呢?
面肌痉挛的诊断主要靠医生看到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但患者仍需要进行头磁共振检查。有条件的医疗单位有专门针对面肌痉挛的磁共振检查方法(3D—TOF和FIESTA检查序列)。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条件,也应该行头磁共振平扫检查,其目的在于:(1)了解有无导致继发性面肌痉挛的颅内病变,如肿瘤、脑血管畸形(AVM)、颅底畸形等;(2)明确有无与面神经存在解剖接触的血管,显示出血管的类别、粗细以及对面神经的压迫程度。
如确诊为面肌痉挛,治疗方案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目前面肌痉挛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类就是抗癫痫药物,主要有卡马西平、奥卡西平,苯妥英钠等,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中枢神经的反应性,同时降低面神经的反应,从而缓解面肌痉挛的症状,但是无法让症状消失,第二类药物,就是B族维生素,主要有甲钴胺、谷维素、维生素B6、B12等等,主要作用是起到一定的营养神经的作用。因此药物治疗,对于运动神经的疗效总体不是特别好。
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术)是唯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的方法,治愈率在98%以上。优点在长期有效的解决面部疼痛或面部抽搐的基础上,并保持了神经的解剖学完整,从而保持正常的神经功能,改变以往其它治疗后出现的面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