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上神经阻滞技术
2018年07月20日 509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应用解剖
眶上神经由三叉神经的眼神经支发出,前行于上眼提肌和眶顶壁之间,经眶上切迹或眶上孔分布于眼睑和前额部,其额支纤维可以延伸至颅顶与枕大神经交通。眶上孔多位于眼眶上缘中、内1/3交界或中点附近,其形态及位置的个体差异较大,约60%为切迹,21%是单骨孔,余者2-3个骨孔或切迹。切迹宽度多为5毫米-6毫米。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疼痛科王祥瑞
适应症
额窦慢性感染以及单侧额部头痛
眶上神经痛、额部带状疱疹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以及该范围癌性疼痛。
鉴别诊断
青光眼
球后感染,特别注意是否有肿瘤
材料
局麻药:0.5ml
针:0.4×20mm
操作方法
患者平卧位,于患侧眶上缘内1/3处或在眉中间可触及眶上切迹。用手指尖可诱发出激痛点,常规消毒后,用87.5px长、7号短针沿着眶下孔或切迹刺入12.5px深度。由于眶上孔变异较大,框内阻滞操作可以提高成功率。操作方法:针尖沿眶顶部骨质进针1.5~50px后,回抽无血,注入1%利多卡因或0.25%布比卡因0.5~1ml,注药后按摩局部皮肤,使药液扩散,利于使眶上神经和滑车上神经同时阻滞。必要时出现阻滞效果后15~20分钟做射频治疗。
频率:每周一次,至多8周
风险
眶上动脉内注射,注意注药前回抽
附加治疗
沿膀胱经行辅助注射或针灸,特别是BL-2与BL-8,也可在胃经ST-8处针灸。
在额部及颞部大范围涂胡椒薄荷油可有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