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肿瘤的发病情况和相关致病危险因素——更新2022全国癌症统计数据

2022年04月23日 1275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看不到配图的,可至下方链接

https://station.haodf.com/health/article?healthId=8619264440&articleId=9388669407 


      泌尿系三大肿瘤,一般常指肾癌,膀胱癌和前列腺癌。三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是膀胱癌,其次是前列腺癌,最后是肾癌,三者差距已很小;致死率方面前列腺癌已超越膀胱癌成为第一位,最后是肾癌。


       今年2022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2016年)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此次报告发布数据为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汇总全国肿瘤登记处2016年登记资料。其中新发病例406.4万,发病率186.46/10万,男性高于女性(207.03/10万 vs 168.14/10万)。总死亡人数241.4万,死亡率105.19/10万,男性高于女性(138.14/10万 vs 73.95/10万)。


       新发病例中膀胱癌8.2万,前列腺癌7.8万,肾癌7.6万,睾丸癌0.3万。男性恶性肿瘤中,前列腺癌发病率位于第六位(6.72/10万),膀胱癌发病率位于第八位(5.71/10万)。死亡病例中前列腺癌3.4万,膀胱癌3.4万,肾癌2.7万。男性恶性肿瘤中,前列腺癌死亡率位于第十位(2.73/10万)。

发病率男女差别:男性恶性肿瘤中,前列腺癌发病率位于第六位,膀胱癌发病率位于第八位

发病率城市农村差别:前列腺癌、肾癌和膀胱癌发病率均是城市高于农村

死亡率男女差别:男性恶性肿瘤中,前列腺癌死亡率位于第十位

死亡率城市农村差别:前列腺癌、膀胱癌和肾癌死亡率均是城市高于农村


上图摘自 医诺维 《重磅!最新中国人癌症数据出炉》

2000-2016年中国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趋势:前列腺癌和膀胱癌发病率不断上升,死亡率也在上升

上图摘自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16


肾癌

      2014年我国肾癌发病率为4.99/10万,其中男性肾癌发病率为6.09/10万,女性肾癌发病率为3.84/10万。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肾癌发病率持续增长,发病高峰在60~70岁,中位诊断年龄为64岁,男女发病率为2:1。


      肾癌发病相关高危因素包括遗传、吸烟、肥胖、高血压、及抗高血压等有关。增加锻炼、减少吸烟以及控制体重是预防肾癌发生的重要措施。


膀胱癌

      2015年我国膀胱癌发病率为5.8/10万,居全身恶性肿瘤第7位,其中男性发病率8.83/10万,女性发病率为2.61/10万。死亡率为2.37/10万,居全身恶性肿瘤的第13位,其中男性死亡率3.56/10万,女性死亡率1.11/10万。


      男性膀胱癌发病率高于女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性激素水平,此外还有吸烟习惯和职业因素。吸烟是目前最为肯定的膀胱癌致病危险因素,约50%由吸烟引起;吸烟可使膀胱癌危险率增加2~3倍,其危险率与吸烟强度和时间成正比。另一重要致病因素为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约20%由职业因素引起;包括从事纺织、染料制造、橡胶化学、药物制剂和杀虫剂生产、油漆、皮革及铝和钢生,烟囱清扫工、印刷工人。其他可能的致病因素包括慢性感染、应用化疗药物环磷酰胺、治疗糖尿病药物吡格列酮、盆腔放疗史、长期饮用砷含量高的水及染发。


前列腺癌

      2015年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为10.23/10万,死亡率为4.36/10万,近年来发病率呈持续快速增长趋势。自上图“2000—2016年中国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趋势”可以看出,所有新发男性恶性肿瘤中,前列腺癌增长趋势最快。我国新诊断前列腺癌患者中位年龄为72岁,高峰年龄为75~79岁。我国前列腺癌发病呈现显著的地域差别,港、台地区为前列腺癌最高发区域,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其次,广大农村地区发病率较低,具有明显的城乡差异性。


      目前已被确认的危险因素包括种族,年龄和遗传因素的家族史。如果1个一级亲属(兄弟或父亲)患有前列腺癌,本人患病风险增加1倍以上;2个或以上一级亲属患有前列腺癌,相对患病危险性增至5~11倍。炎症、肥胖也会增加前列腺癌患病风险。其他还包括饮食习惯,如高动物脂肪饮食增加发病风险,维生素E、硒、木脂素、异黄酮的摄入不足也是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20.10

Rongshou Zheng, Siwei Zhang, Hongmei Zeng, Shaoming Wang, Kexin Sun, Ru Chen, Li Li, Wenqiang Wei, Jie He,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16,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 202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