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尿频、尿急、夜尿多一年没睡过好觉,膀胱过度活动症如何治疗?

2023年03月09日 1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膀胱过度活动症(CAB)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一般伴有尿频和夜尿增多,可伴或不伴急迫性尿失禁,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行动。

  OAB发病机制不明,有多种学说,目前认为有以下4种:

  (1)逼尿肌不稳定:由非神经源性病因所致,储尿期逼尿肌异常收缩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2)膀胱感觉过敏:在较小的膀胱容量时即出现尿意;

  (3)尿道及盆底肌功能异常;

  (4)其他原因:如精神行为异常,激素代谢失调等。

  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一般确诊后建议首先行为训练,再考虑用药;行为治疗包括饮水控制和膀胱训练。

  训练要点:白天尽量忍尿,延长排尿时间;夜间不再饮水,同时避免刺激性、兴奋性饮料,如咖啡、茶、酒等。

  延迟排尿训练方法:每次当尿意出现时,尽量延迟10~15min再排尿,逐渐延长排尿时间,直到能每3~4h排尿一次,使每次排尿量>300ml。

  训练期间做好排尿日记,可以了解自己的尿频程度和改善情况,同时增强自信心。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药物治疗

  口服药物治疗效果是比较好的,一般是M受体阻断剂,可以抑制逼尿肌收缩,而缓解尿频、尿急,临床上有托特罗定、索利那新等。

  药物主要是针对各种征状对症下药,从而舒缓膀胱过度活跃症的征状,例如:

  1.减低膀胱逼尿肌的不正常收缩,减少每日突发性尿急的次数。

  2.增加膀胱容量,减少小便的次数。

  3.改善膀胱在控制排尿上的功能,减少漏尿的情况。

  如果用药效果甚微,可进行膀胱注射肉毒素及骶神经调控方法治疗:

  肉毒素治疗

  膀胱注射肉毒素是把A型肉毒杆菌注射到膀胱的肌肉里,阻止膀胱神经的传导,使膀胱憋尿肌失去收缩力。一般来讲,100~200单位的肉毒素能够控制膀胱收缩4~6个月,个别人可能效果会延长到9个月,但是最终都是会失效的。所以,建议患者每半年打一次。

  如果导致尿频尿急的病根无法解决,比如中风等问题,就会一直存在膀胱过度活动症,那么肉毒素就需要一直打,一年就要打两到三回。

  膀胱注射肉毒素能够使症状改善80%,但是膀胱注射肉毒素最大的缺点是注射之后会引起排尿困难,有时候还需要通过导尿来解决后续问题。

  微创手术、骶神经调控治疗

  骶神经调控通过刺激骶神经,调节与排尿相关的膀胱、括约肌和盆底的神经反射,使异常的神经反射重新达到平衡。简而言之,就是让主管膀胱和排尿的神经准确的向大脑传递“开、关”信号。从而控制OAB症状,改变患者的生活质量。骶神经调节是在体内植入一个刺激器,术后能够恢复基本生活,能够长期有效,具有微创、可逆性、可体验性等优势,为常规治疗无效的难治性OAB患者带来希望。

  一般来说骶神经调控的治疗适应症主要包括: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神经源性膀胱、间质性膀胱炎、无梗阻性尿潴留、肠道功能改变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