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小脑萎缩的一点点心得

2022年10月23日 19人阅读

小脑萎缩贵在预防,未病应防,既病则应防治结合。

一般而言,小脑萎缩患者病在“气”,气机不畅,常以功能性疾患为主。如患者常发生行动障碍,头晕头痛,饮食呛咳等。

而一旦形成痰、瘀,则多数可呈器质性疾患。如患者脑部核磁显示脑实质缩小,脑沟增宽,脑室和脑池扩大等。

然而,功能与器质之间,没有截然界限,“行气阳明汤”医生组发现功能性障碍常是器质疾病的基础。器质性疾患常是由功能性障碍所演化和发展。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提示对小脑萎缩这类痿症应有客观的认识,勿认为仅是功能性疾病而轻视。勿因病人叙症较多而不耐心倾听主诉,避免医生的言语不当而加重病人的惰志病因。

小脑萎缩诸痿症患者多为气滞不解,津液停滞,即可成痰。肝郁化火,火炼津液,亦成痰浊。由气滞而导致血瘀,血脉不畅,留而成瘀。痰聚瘀留则气尤郁。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强调痰与血瘀,亦可互相助长。

痰瘀互结,于病尤为深重。故气、痰、瘀之间形成连锁性病理因素,使小脑萎缩的病机演化从轻到重,从单纯至复杂。对小脑萎缩的预后判断,至关重要。

对于小脑萎缩的治疗,“行气阳明汤”医生组强调应多解除患者的一些实际问题。

如小脑萎缩患者就诊时无明显语言障碍、头晕头痛等典型主诉,只要ct、核磁显示异常,即使痛不甚、不憋闷,仍可以按痿症论治,但重在治证。再如有些小脑萎缩是以行动障碍为主要表现,而疼痛不明显,在治疗中也应标本兼顾。

在“行气阳明汤”最近开出的近200个处方中,共涉及症状93种,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列,其中频次大于20次的症状共计12种,频次排名前5的症状依次为肌肉萎缩、肌力下降、行走困难、肢体痿软无力、头晕头痛。

对症治疗目的在于改善症状,故临诊须全面了解患者当前状态,明晓患者最大的愿望和要求,尽快解除患者自身的痛苦症状。

患者的症状,有些不一定是主诉,不一定是疾病或证候确定的主要依据,但却是患者的主要痛苦,比如二便失禁。

而有些症状的缓解与否,与疾病的预后甚至没有丝毫关系,但却为患者及其家属的主要诉求。又有一部分案例,审不清是何因,诊不明是何病,辨不准是何证,可选择的也仅有缓解症状的对症治疗。

正如“行气阳明汤”医生组主治医师褚尊贵大夫所说:

“辨证小脑萎缩诸痿症注重从整体观念出发,既重视患者当前的病证,又要通过四诊合参,全而了解病人有无其它病证及隐患,弄清它们与现病证的关系。

论治是在根据当前急需解决的证候为主的前提下,又不忽视其本,并对其它病证适当照顾,全面考虑而后遣药组方。而是否能从现有病证预见其进一步可能造成的损害,并对此兼予前瞻性治疗。”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始终认为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干预措施的最终目的都应该为了改善病人的健康状况,包括生命的数量和质量。

要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必须有医生的用药、劝慰,不厌其烦地晓以利害,示以方法。另一方面还须家人、同事、亲朋等的密切配合,合理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通过各方的努力,使病人确能提高生活质量,那么,对治疗效果就可有较显著的改观。除了药物治疗和精神防治以外,生活起居、适当锻炼身体、饮食调养等各方面均须密切配合,采取综合性措施,能收到良好效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