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阴性结石”与胆源性胰腺炎

2019年08月29日 854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回顾历史,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pancreatitis,ABP)的认识有一个过程。1901年Opie对1例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死后解剖发现,有结石嵌顿在胆总管远端壶腹部,从而提出了共同通道梗阻逆流学说。然而由于检查手段所限,当时的统计资料提示胆石症病人并发急性胰腺炎的病例中,能证实有结石嵌顿在壶腹部者仅占5%,故而,胆石症在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学地位曾一度受到质疑。后经Acosta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大多数疾病发作期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病人粪便中找到结石,其胆石的性质与手术时取出的胆石完全一致,且排石后病人的症状减轻及血、尿淀粉酶下降。因而又进一步提出了“结石移动”的病因学说。目前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ABP的发生率与胆囊结石的数量和大小、胆囊管的管径、共同通道的直径和长度等因素有关,胆囊有小结石或微小结石(直径<3mm)的下移是引起ABP的常见原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