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容易被忽视的”关键”理念

2019年01月16日 496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下肢静脉曲张作为常见病,多发病,不仅影响到下肢的外观,随其发展,终会因下肢肿胀,水肿,皮肤营养不良,色素沉着,甚至下肢皮肤溃疡,严重影响下肢功能;影响生活质量。

下肢静脉曲张大部分因下肢浅静脉功能不全引起。具体说,因为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致血液返流引起。传统上,开刀手术,剥除瓣膜功能不全的大隐静脉及其属支可以很好地控制症状。

对大多数患者来讲,大隐静脉功能不全是病因。但是,下肢浅静脉不仅包括大隐静脉,还包括其属支,如大腿部位的副隐静脉,小腿部位的小隠静脉,更具隐蔽性的穿静脉等。尤其复杂的,静脉系统的变异普遍存在,比方双大隐静脉,在小腿部位,发生率高达25%,在大腿部位,发生率也达8%。小隐静脉汇入部位常见为腘静脉,但变异情况也很常见,如高位汇入大隐静脉,甚至长程汇入股静脉。特殊性情况下,静脉曲张可以完全由小隐静脉或副隐静脉引起,而大隐静脉功能正常。

传统手术单调的手术方式(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与下肢浅静脉解剖的复杂性是不协调的。这从根本上导致了经典手术有时的盲目性。比方说,双大隐静脉变异存在,如果仅行一支剥除(手术中很难判断),术后将没有明显治疗效果。手术的盲目性,最终体现在术后症状控制的不满意或无效,或表现为复发。

这种情况的发生不是偶然的,首先是血管外科医生在疾病认识方面的缺陷。下肢静脉曲张一般被认为是发病,治疗都比较简单的疾病,血管外科医生无意中不愿投入过多的精力去深究其解剖细节;其次,是在医生培养过程中,在手术室设备设定中,影像检查与手术过程的脱节。医生培养体制中,严格的专业划分割断了影像检查与手术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影像引导技术与手术的联系。血管外科医生一般没有影像检查的系统学习过程,手术中没有影像引导的理念,也不具备进行影像引导的基本技术。难免手术中,在特殊情况下的盲目性。

鉴于下肢浅静脉解剖的复杂性,术前对下肢浅静脉的影像评估(主要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非常重要,最好由主刀医生亲自进行。因为超声科的超声检查任务是诊断疾病,不是设计手术方案。由主刀医生亲自进行的超声检查,可以对浅静脉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可以有效避免手术的盲目性,避免遗漏病变静脉;保证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复发。

在这个意义上,在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过程中,不管采用何种治疗方法,没有术前充分的影像评估,特别是主刀医生亲自进行的影像检查(超声检查);没有术中的超声引导,在治疗上一定会导致一定的盲目性,不确定性,也很难保证治疗效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