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乳腺癌

2021年12月15日 888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那年科里住着的一床,是一位男性乳腺癌患者,记得手术当天早上他躺在手术接送床上被推过病区楼道时,时不时有女患者轻呼“呦!快看,居然还有男的做乳腺手术”,当时那位男患者全程红着脸……

谈到乳腺癌,人们的第一印像往往是这类疾病是女性的专利,甚至有人认为乳腺疾病应该在妇科就诊,更有很多人认为男性没有乳腺,自然就不会得乳腺癌。事实真是这样么?

男性真会患乳腺癌

在青春期前,两性的乳腺是一样的,均由许多包埋在胶原间质中的小导管组成。而导管早在胚胎期已由外胚层的乳腺嵴发育而来。在青春期位于乳晕深部的乳腺组织,在雌激素作用下女性乳腺开始发育;而男性乳腺由于缺乏雌激素的刺激,呈现导管结构发育,不形成小叶结构。因此男性乳腺,仅仅是因为没有发育而已,当然就有机会罹患乳腺癌。

男性乳腺癌的现状

今年最新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恶性肿瘤疾病严重威胁居民身体健康,女性发病首位是乳腺癌,每年发病约为30.4万,在我国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男性乳腺癌的发生率占男性全部恶性肿瘤的0.2%-1.5%,占所有乳腺癌患者的1%,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男性乳腺癌的症状

    由于生理结构的差异,男性罹患乳癌的几率远远小于女性,男性乳腺癌发生后与女性乳腺癌没有本质区别,主要症状也是出现乳房肿块(多数患者出现肿块在乳晕深部)、乳头异常分泌物、胸部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皮肤局部凹陷、外凸、乳头凹陷、歪斜、糜烂、溃疡、渗出以及腋窝肿块或者锁骨上肿块等等。患者最初在乳头及乳头下出现较小的、边界限不清的无痛性肿块,约半数病人可出现皮肤发红、瘙痒、乳头回缩及乳头湿疹等现象。随着病变进展,肿物和皮肤粘连、固定,并出现“卫星”结节。

 

男性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放射性暴露,既往胸部接受放疗患者;

       雌激素水平过高:肥胖、长期服用降压药、抑制胃酸药物、治疗前列腺癌药物等,会引起雌激素分泌过多;克氏综合症、肝硬化也会导致雌激素水平过高。

       遗传: 15%-20%乳腺癌男性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一级亲属患有乳腺癌或卵巢癌使男性患乳腺癌风险增加2-3倍;BRCA1基因突变携带者患男性乳腺癌风险是1%-5%,而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风险更高为4%-40%。

       肥胖、高温、污染、酒精、细精管发育不全、睾丸炎或附睾炎和男性乳房发育等都增加了男性乳腺癌风险。

       环境:化妆品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工作男性患乳腺癌风险增加8倍;在汽油和尾气等环芳香烃致癌物质环境下工作大于3 个月的男性, 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2.5 倍。

男性乳腺癌的特点

1区域淋巴结转移早  由于男性乳腺腺体少、加之男性皮下脂肪层较薄,淋巴管较短的解剖学特点,54%~80%的病人较早期即出现淋巴结转移。尤其男性乳晕区距内乳区淋巴结较近,易累及内乳区淋巴结。这也是男性乳腺癌预后要比女性乳腺癌差的原因之一。

2、发病年龄晚、就医晚   男性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要比女性乳腺癌患者晚5-10年,发病的高峰年龄为50-65岁。由于男性乳腺生理解剖特点,加之早期多无痛,男性对自身患乳腺癌风险意识不高(远低于女性),因此男性人群中进行常规乳腺自我检查的人数少,常忽略或者不愿与医生提及自身乳腺问题,所以就诊时多偏晚。资料显示,男性诊前病程为31.2个月,长出女性乳腺癌1年以上。

3、ER阳性率高  男性乳腺癌ER(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为64%~76%,对内分泌治疗有良好反应。

 

通过乳房的自我检查,能够早期发现乳腺异常,得到早期治疗,避免耽误病情。学习乳房的自我检查,请点击:

 

男性乳腺癌是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一般来说是占男性全部恶性肿瘤的0.2%-1.5%,占所有乳腺癌患者的1%左右。从理论上来说,乳腺癌的发生是由于乳房细胞内出现了恶性肿瘤组织。那么男性也具有乳腺组织,所以同样也可以导致乳癌的发生,只是由于生理结构的差异,女性患乳癌的几率要远远高于男性。男性乳腺癌为什么会发生呢,第一个就是家族性的。

国外的研究报道就证明了,就是家庭中或者有女性乳腺癌家族史的,那么有可能会导致男性乳腺癌的发生。第二个就是内源性的。雌性激素水平往往与乳腺癌发生是相关的。所以如果男性乳房的发育,或者是内分泌的异常或者肝功能的损害,这种内源性的异常会导致乳腺癌的发生。第三个就是性染色体的异常。

也有研究证明比如说男性睾丸小或者是曲细精管纤维化等等,那么这时候乳腺癌的发病率就会增高。其他的,另外比如说放射性物质的接触,或者是乳腺局部的损伤,或者是治疗某种疾病长时间用了雌性激素等等这些都会诱发男性乳腺癌的发生。

 

国外的研究报道就证明了,就是家庭中或者有女性乳腺癌家族史的,那么有可能会导致男性乳腺癌的发生。第二个就是内源性的。雌性激素水平往往与乳腺癌发生是相关的。所以如果男性乳房的发育,或者是内分泌的异常或者肝功能的损害,这种内源性的异常会导致乳腺癌的发生。第三个就是性染色体的异常。也有研究证明比如说男性睾丸小或者是曲细精管纤维化等等,那么这时候乳腺癌的发病率就会增高。其他的,另外比如说放射性物质的接触,或者是乳腺局部的损伤,或者是治疗某种疾病长时间用了雌性激素等等这些都会诱发男性乳腺癌的发生。

发病机制:由于男性同样有少量的乳腺上皮细胞,这就导致激素及各种理化因素的多种因素协同作用下使其产生癌变的可能。已经证实高浓度雌激素长时间刺激乳腺会使女性乳腺癌发病危险性增加。男性体内低雌激素状态是男性乳腺癌发病率远远低于女性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当男性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时, 其发病危险性就会增高。对于那些家族中有乳腺癌患者、肝硬化等肝功能不全致肝脏对雌激素灭活减弱、罹患前列腺癌应用雌激素治疗、睾丸畸形,高温环境工作使睾丸分泌雄激素减少、接受胸部放疗、男性乳腺发育及过度肥胖、饮酒的男性都可使人体雌激素浓度升高,从而有可能导致男性乳腺癌疾病的发生。

另一个乳腺癌的发病危险因素是在汽油和尾气等环芳香烃致癌物质环境下工作大于3 个月的男性, 发生乳癌的危险性增加 2.5 倍。 美国学者还研究了环境因素对乳腺癌发病率的影响,指出苯乙烯、甲醛、二氯甲烷、四氯甲烷、三氯甲烷、铬、钴、铜等与乳腺癌发病率相关,并指出了苯乙烯是与乳腺癌发病率关系最密切的环境因素。

男性也具备乳腺组织,所以同样也可能导致乳癌,只是由于生理结构的差异,男性罹患乳癌的几率远远小于女性,男性乳腺癌发生后与女性乳腺癌没有本质区别,主要症状也是出现乳房部位肿块、出现分泌物、胸部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乳头乳晕异常等,男性乳腺癌与女性乳腺癌的治疗的方法也类似,只是在进行内分泌治疗时,由于生理结构的差异,他们的治疗方式会略有差异。

 

男性乳腺腺体少、小叶不发达,组织淋巴管网丰富。男性乳腺癌约占总数的1%,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晚(发病高峰58y-64y),发现晚(超6月的延误、超40%患者为中晚期)、病程长,淋巴转移率高(前哨淋巴结转移50%,多个淋巴结转移)。黑人、中东犹太人较多见。病理以导管腺癌为主,小叶癌少见,常为中分化癌。雌激素孕激素受体(ER、PR)表达高60%-70%。

  病因:家族史、雌激素/雄激素分泌紊乱(Klinefelter综合征)、乳腺发育病史、BRCA2基因突变、Cowden综合征(多发性错构瘤)、高温、污染、酒精。

  临床表现以乳头或乳晕下的无痛性肿块为多见,伴胀痛、溢液、皮肤溃疡等,肿瘤易侵犯皮肤和胸肌。检查:Ca15-3、CEA、B超、钼靶、MR、活检。易误诊为男性乳腺发育、皮脂腺囊肿、乳腺纤维瘤、脂肪瘤、脂肪坏死、脓肿等。

  治疗:

  (1)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乳腺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要点:切口张力大、必要时植皮;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较困难;常伴内乳淋巴转移。

  (2)新辅助化疗及术后化疗:有淋巴转移、原发肿瘤>1cm、激素受体(-)的转移癌,蒽环类或联合紫杉醇;

  (3)内分泌治疗:三苯氧胺5年;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抑制50%雌激素水平;

  (4)局部放疗。

  预后:I期患者5年生存率>80%,II期50%-80%,III期30%-60%。

 

谈及乳腺癌,人们的第一映像往往是这类疾病与女性相关,因为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其实,乳腺癌同样可以发生在男性,并且男性乳腺癌的发生率占女性乳腺癌的1%,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发病机制:由于男性同样有少量的乳腺上皮细胞,这就导致激素及各种理化因素的多种因素协同作用下使其产生癌变的可能。已经证实高浓度雌激素长时间刺激乳腺会使女性乳腺癌发病危险性增加。男性体内低雌激素状态是男性乳腺癌发病率远远低于女性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当男性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时, 其发病危险性就会增高。对于那些家族中有乳腺癌患者、肝硬化等肝功能不全致肝脏对雌激素灭活减弱、罹患前列腺癌应用雌激素治疗、睾丸畸形,高温环境工作使睾丸分泌雄激素减少、接受胸部放疗、男性乳腺发育及过度肥胖、饮酒的男性都可使人体雌激素浓度升高,从而有可能导致男性乳腺癌疾病的发生。

另一个乳腺癌的发病危险因素是在汽油和尾气等环芳香烃致癌物质环境下工作大于3 个月的男性, 发生乳癌的危险性增加 2.5 倍。 美国学者还研究了环境因素对乳腺癌发病率的影响,指出苯乙烯、甲醛、二氯甲烷、四氯甲烷、三氯甲烷、铬、钴、铜等与乳腺癌发病率相关,并指出了苯乙烯是与乳腺癌发病率关系最密切的环境因素。

临床表现:男性乳腺癌患者通常的首发症状是乳晕下无痛性质硬包块,其中乳腺外上象限的肿物也比较常见。肿块常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质地较硬,部分患者可有乳头溢液。因男性乳房组织薄而少,表面缺乏脂肪,故肿块常累及乳头或乳晕,使乳头或乳晕出现湿疹,凹陷,退缩,溃疡。男性乳头及乳晕下含丰富的淋巴管网,所以男性乳腺癌易侵犯局部区域淋巴结,故部分患者的首发症状为腋窝淋巴结肿大。

检查方法:大多数男性乳腺癌可使用三联方法进行诊断,即乳房 X 线摄片、超声检查和病理检查,后者有两种具体方式: 一是细针穿刺抽吸行细胞学检查; 一是穿刺切割行组织学检查。第二种方式更为可取, 因它可明确诊断侵袭性乳腺癌。X 线摄片检查是对男性乳腺癌有效的诊断技术,任何男性乳房肿块均应提高警惕, 以期早期确诊。

治疗方式:男性乳腺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根据病情辅以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1. 外科治疗: 如同女性乳腺癌一样,多采用改良根治术或单纯乳腺切除术,对于男性侵袭性乳腺癌, 应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2.放射治疗:在女性乳腺癌的治疗中已证实, 乳癌根治术后辅助放疗, 可降低局部复发率达 2/3,且能改善长期生存率。此外有些会影响复发的因素存在,如多发病灶, 病理学分级较差, 肿瘤增 殖率高, 肿瘤周围血管内侵犯,乳腺切除术的切缘已受侵等也是放疗的指征。 3. 系统性治疗: 因男性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阳性的占到 90%以上一般认为,三苯氧胺可改善雌激素受体阳性的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故可认为这种激素治疗是不可缺少的。使用三苯氧胺是男性乳腺癌辅助激素治疗的标准方法。

预后:由于男性乳腺腺体较少,易于发生浸润转移,加之男性皮下脂肪层较薄, 往往较早侵犯皮下淋巴网。因此一般认为男性乳腺癌的预后较女性乳腺癌差。

 

乳癌是女性中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男性乳癌的发病率则较低,约占全部乳癌患者的1%。2005年美国公布的最新研究报告表明,男性乳癌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在我国已发表的文献中男性乳癌多以病例报告的形式出现,具体发病率无相关统计。目前女性乳癌的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五年生存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由于男性乳癌病例较少,临床医师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这方面的系统性研究很少,其治疗原则和方法基本都是从女性乳癌中推断而来。国外已有多篇报道表明男性乳癌有其特殊之处,完全按女性乳癌的治疗原则处理是不科学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代文杰

1 危险因素

男性乳癌的发病年龄较女性略大,诊断时的平均年龄约为67岁,较女性大5岁,这可能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有一定的关系。同女性一样,雌激素的水平在发病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目前已知的与男性乳癌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有以下几点:

1.1 遗传学因素:在男性乳癌患者中约15%-20%有家族史,特别是一级亲属中有乳癌患者时,男性发病的危险性会增加2-3倍。在对这些患者的研究中发现,BRAC1和BRAC2基因突变对乳癌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BRAC1和BRAC2基因是乳腺癌的易感基因,乳癌患者中不论男性和女性都有部分病例可见其发生基因突变。BRCA1是在第17染色体q21上,BRCA2在第13染色体q12-13上,二者都对基因稳定性的维持起重要作用。如果在这两种基因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又发生p53等失活引起的控制点(check point)异常,可导致细胞发生癌变。但在男性患者中,BRAC2基因突变的几率更高一些,约占到4%-16%,且该基因突变患者的发病年龄较小,预后较差。因此当知道家系中存在BRAC1和BRAC2基因变异时,应调查家系成员是否继承了变异基因,并在发病前对乳癌危险度进行诊断。此外还有部分基因也进入了研究的范畴,如雄激素受体基因和错配修复基因等,但由于研究的病例很少,尚不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1.2 睾丸疾病:睾丸发生异常或炎症,通常会影响雄激素的分泌,打破了体内性激素之间的平衡,从而可能导致乳癌的发生。目前发现的这些睾丸疾病包括隐睾、先天性腹股沟斜疝、睾丸切除术后和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

1.3 男子乳腺发育:男性乳腺发育常见于青春期男性、大于50岁的老年人和肝病患者,它的特征是乳腺组织较正常增大。在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乳腺发育通常与血浆中睾酮的含量下降有关,而此时雌激素的含量则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二者之间的平衡被破坏,从而有可能增加乳癌的风险。Heller等的研究认为,约40%的男性乳癌患者有镜下乳腺发育的证据。另有尸检报告证明约50%的男性乳癌患者中存在乳腺发育现象。但是另有数据表明乳腺发育在正常人群中也很常见。最近的一项队列研究证实,在445名有男性乳腺发育症的人群中,无一例乳腺癌的发生。因此,男性乳腺发育症是否为男性乳癌的发病高危因素尚需进一步的病例积累加以证实。

1.4 工作和环境因素:目前引起注意的主要有电磁场、高温环境和X射线。经常暴露在电磁场下,电磁辐射可影响松果体的活性,进而使褪黑素的产生减少。在多数的动物实验中已证实,当松果体受到影响时,乳癌的发病率增高。Demers等认为任何暴露在电磁场下的工作,如电力工人等,都会增加乳癌的发病风险。当然也有部分研究不支持这一观点,这可能与对电磁辐射的具体标准规定不统一和病例较少所至。高温环境也可增加男性乳癌的发病风险,目前的解释是持续的高温环境可以导致睾丸的损伤,进而影响了体内性激素之间的平衡,增加了发生乳癌的风险。

2 临床病理特征

男性乳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乳晕下无痛性肿块、乳头内陷和乳头的血性溢液,且多有局部皮肤的受累。诊断一般不困难,但在基层医院,由于对男性乳癌的认识不足,常有误诊的发生,应引起注意。诊断时需和男性乳腺发育症相鉴别,男性乳腺发育多见于双侧盘状肿物,有触痛,而男性乳癌常为无痛性的肿物,质硬,借助于乳腺钼靶摄影常可鉴别。在乳癌中,钼靶摄影通常示不规则肿块,边缘有毛刺征。

男性乳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导管癌,其中原位导管癌占了近10%。由于男性的乳腺组织少,小叶癌的比例较低,仅占1.5%。该病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肿瘤表面性激素受体的阳性率很高,约90%的男性乳癌患者中雌激素受体阳性,81%的患者孕激素受体阳性,而her-2的表达则较低。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75例男性乳癌患者中her2的表达仅占5%。雄激素受体表达的意义尚不完全清楚。

3 治疗

男性乳癌的治疗原则基本同女性一样,即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方面,对于未侵犯胸肌的病例,改良根治术是目前采用最多的术式,效果满意,经典根治术则由于创伤大而很少采用。由于男性的乳腺组织较少,乳头及乳晕下淋巴管网丰富,淋巴结转移的几率很大,因此即使肿瘤很小,查体时未触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的病例,腋窝淋巴结清扫也常常是必须的。有报道的32例男性乳癌患者中,约78.1%的患者肿块小于3cm,但淋巴结的转移达57.1%。在国外一组对397例男性乳癌患者的研究中发现,未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者局部复发率为13%,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者复发率仅为1.2%。

关于术后是否需行放疗的研究较少,目前的观点是由于男性乳癌患者乳头及皮肤易被侵及,胸壁和肿瘤间组织较少,术后复发机会大,倾向于术后完成化疗后常规放疗以防止局部复发,但放疗对生存率的影响无相应的报道。有学者认为男性乳癌术后局部复发与否取决于切缘的情况、肿瘤的大小和腋窝淋巴结的情况,而局部皮肤的受累与复发的风险并无直接的联系。

目前一项关于男性乳癌术后化疗的前瞻性研究,通过对24例乳癌II期的患者给于CMF方案治疗,结果显示5年生存率>80%,远高于历史对照。在一系列的回顾性研究中同样显示了化疗可以降低复发的风险。对于II期男性乳癌患者的化疗有如下建议:对腋窝下淋巴结阳性的病人,AC方案4个周期加或不加紫杉类4个周期,视情况而定。对于III其患者,处理方法同女性,使用新辅助化疗。

由于男性乳癌患者的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很高,有很高的激素依赖性,内分泌治疗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又以三苯氧胺最为常用。无论是原发灶还是转移灶,多个回顾性研究均表明三苯氧胺的应用极大的降低了乳癌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三苯氧胺的用量为20mg/d,连续应用5年。但是该药的许多副作用,如深静脉血栓形成、阳痿和性欲降低等,在许多男性患者中较难接受。

对于芳香化酶抑制剂和去势治疗在男性乳癌中的应用报道较少。芳香化酶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雄激素通过芳香化作用向雌激素的转化,从而产生治疗乳腺癌的作用。申戈等报道了一例58岁男性晚期乳癌患者,由于联合化疗副反应大而改用了内分泌治疗。口服来曲唑,由于睾丸可以产生大量的雄激素,单纯口服药物可能疗效不够,加用了睾丸切除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然,去势治疗除手术疗法外,还可以采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如诺雷德,作用于垂体的LH-RH受体,阻止睾酮的合成和分泌,从而达到药物去势的效果。有报道对一例晚期男性乳癌患者采用诺雷德和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瑞宁德治疗,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这方面的应用经验少,需进一步的临床资料积累加以证实。

4 双侧原发性乳癌

有研究表明,男性一侧发生乳癌时,对侧乳腺也增加了乳癌发生的危险性。有报道认为,有乳癌病史的男性患者,对侧发生原发性乳癌的风险增加了30倍。但国内尚无相关的病例报道。这个特点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应嘱咐男性乳癌患者定期复查,以早期发现病变。

男性乳癌的研究较女性乳癌还有一定的差距,应进一步加强病例统计和随访,以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与此同时,应注意普及男性乳癌的知识,引起男性患者的注意,特别是高危人群的普查。对患者的围手术期应加强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治疗效果。

很多人因为对乳腺癌了解不清楚,因此存在着不少误区,如:在很多人眼里以为乳腺癌只有女人才会得,其实并非如此,男性乳腺癌大概占乳腺癌患病人群的1%。

小心乳腺癌的8大误区

关于乳腺癌的这些误区你知道吗?

乳腺癌误区1、男性不会得乳腺癌

男性有乳腺,自然有得乳腺癌可能。男性乳腺癌大概占乳腺癌患病人群的1%。男性乳腺癌性质和女性的大同小异,不过病理特点,患病因素有所不同。男性乳腺癌患病人群以中老年为主。

乳腺癌误区2、胸小患病几率较低

乳房大小与患乳腺癌的风险关,所有乳腺癌细胞的发展都与乳腺导管或小叶有关,这两者的数量所有女性都相同,所以胸大胸小并不影响女性患乳癌几率。无论什么罩杯的女性,都应学会自查,进行常规筛查等。

乳腺癌误区3、常刮腋毛易患乳腺癌

网上称:人体排除毒素的方法就是“流汗”,腋毛会帮助汗水顺着腋毛流出体外,若剃去或拔掉腋毛,阻止了毒素从腋窝排出,毒素就储存在腋下的淋巴结。几乎所有的乳腺癌都发生在乳房外侧上方的区域,那正是淋巴结所在的地方。

这种传言根本就没有科学依据。乳腺是内分泌器官,乳腺癌的发生和人体的内分泌紊乱有关系,和刮不刮腋毛没有关系。随腋毛排出的汗液只是单纯的汗液,不含有毒素,因此就不存在刮掉腋毛导致毒素不能排出而残留的道理。医生不建议常刮腋毛是因为腋毛有保护汗腺的作用,去除后汗腺失去保护很容易发生感染

乳腺癌误区4、更年期女性比年轻女性多发

网上称:乳腺癌只会发生在中老年女性身上,年轻女性基本不沾边,如果家族中没有人患乳腺癌,那更无需担心,定期的检查也是没必要的。

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从临床上来看,乳腺癌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的趋势,而且自己接诊也经常遇到20多岁的乳腺癌患者。以往认为,有家族遗传史的年轻女性是患病的主要原因,但临床上发现,压力过大导致内分泌紊乱也成为一个重要原因。何贵金说,自己出诊时曾遇到一个24岁的乳腺癌患者,这个女孩家在农村,考大学工作一直都非常努力,长期的压力导致其内分泌紊乱从而患病,她的家中并没有其他人患乳腺癌。

“年纪越轻,乳腺癌的恶性度越高,所以年轻女性更不能忽视检查。”何贵金建议,一般情况下,30岁以上女性半年一次乳腺彩超,40岁女性一年一次钼靶检测。平时要多进行乳房自查。

乳腺癌误区5、治乳腺癌要切胸?

普通市民一听到乳腺癌,就以为只能把乳房切了,这是一个认知误区。因为乳腺癌并非单一的疾病,它分为LuminalA、LuminalB、HER2阳性和三阴性4种类型,根据不同类型乳腺癌的凶险程度,医生会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而不是“一切”了之。

乳腺癌误区6、乳房任何肿块都是乳腺癌

女性触摸到的乳房肿块中,80%以上为良性。但是发现乳房肿块应及时看医生,通过超声波检查、乳房X光片检查以及必要时的组织切片检查,做进一步诊断。不过女性务必记住,并非每一个肿块都是癌。

乳腺癌误区7、穿有钢托的胸罩会得乳腺癌

几年前有人提出,“穿有钢托的胸罩会导致淋巴流动受阻,进而增加乳腺癌危险”。研究发现这种说法纯属误传。

乳腺癌误区8、母亲患有乳腺癌,女儿一定会得乳腺癌

乳腺癌具有遗传性。如果乳腺癌的基准发病率为1.5%,假设你的家族中有人得乳腺癌,那么你的乳腺癌危险会增加两倍多,即3%~4%。如果母亲遗传给女儿BRCA1或BRCA2基因,那么女儿罹患乳腺癌的危险就会增加50%~80%。

大家最好多加小心上述乳腺癌误区哦!

男性乳腺癌是一种少见但并不罕见的疾病。临床上关于男性乳腺癌的前瞻性研究很少,绝大部分研究只纳入女性乳腺癌,而目前男性乳腺癌的治疗建议从这些试验结果推断而来。男性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中的1%。一名男子患乳腺癌的终身风险约为1:1000,而女性则为1:8。女性乳腺癌患者中有5%~10%的BRCA基因突变,其在70岁之前患乳腺癌的风险为35%~45%。仅0~4%的男性乳腺癌患者有BRCA1突变,4%~16%有BRCA2突变。但是BRCA突变的男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显著低于BRCA突变的健康女性。这名患者是晚期乳腺癌,目前三线治疗,病情评估SD,后续治疗考虑:1.维持原方案,加用抑制血管的靶向治疗;2.内分泌治疗联合使用的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CDK)抑制剂或mTOR抑制剂;3.重新接受AI治疗,但是需要联合LHRH激动剂或睾丸切除术。因为AI可能会通过负反馈机制引起雄激素和FSH的升高,且男性体内部分雌激素直接来源于睾丸; 关于AI:因为男性乳腺癌AI使用的数据更少,有些医生会把男性乳腺癌等同于绝经后女性的内分泌治疗,使用AI,其实是错误的。男性体内的雌激素,80%来源于睾丸、肾上腺素产生的雄激素芳香化而来,20%由睾丸分泌。事实上,男性乳腺癌如果单用AI,最多阻断50-60%的激素。原因有2点:(1)AI类药物的使用,由于降低了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转化,会负反馈的刺激垂体分泌LH和FSH,从而刺激睾丸释放更多的雄激素。(2)男性的睾丸释放雄激素的能力远远强于女性卵巢释放雌激素的能力。试想一下,一个80-90岁的男性,照样还有生理需求,照样可以勃起,照样可以发生前列腺增生,甚至还有生育能力,而一个绝经后的女性,就意味着卵巢功能彻底的衰竭了。所以男性睾丸释放的无穷无尽的雄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剂根本阻挡不住。所以男性乳腺癌如果要使用AI,就必须在垂体水平进行阻断,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或者行睾丸切除,彻底清除雄激素的主要来源。5、抗雄激素治疗:男性乳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的抗雄激素治疗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但是还只是在临床研究阶段,未来绝对是发展趋势,但是当前循证医学证据有限,还是要慎用,查下患者的雄激素受体,可以将雄激素受体阻滞剂作为备选内分泌治疗药物    

男性乳腺癌1.概况男性乳腺癌占乳腺癌患者不到1%。据美国癌症协会预测,2014年美国新增2360例,死亡420人。男性乳腺癌高发年龄60-65岁,文献报道最年轻患者仅9岁,年长患者超过90岁。男性乳腺癌相比女性乳腺癌患者具有发病年龄较晚、分期高(T4占20%-25%)、级别低、ER阳性多见(Luminal A型75%)等特点[图1,William F. Anderson,et al. Male Breast Cancer: A Population-Based Comparison WithFemale Breast Cancer.2010,J Clin Oncol 28:232-239.]。50%男性乳腺癌患者就诊时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其中的40%为3个以上淋巴结转移。最常见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s,IDC)。Paget’s 病在男性乳腺癌患者中较女性常见;原位导管癌(DCIS)则相反,在男性乳腺癌患者中少见。此外,炎性乳癌、髓样癌、粘液癌、小叶癌和乳头肿瘤在男性乳腺癌患者中少见。研究表明男性乳腺癌患者中非浸润性癌比例少于5%,整体恶性程度高于女性患者。图1 年龄标准化男性与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死亡率变化2.病因①放射性暴露,比如既往胸部接受放疗患者。②雌激素水平过高:肥胖、长期服用降压药、抑制胃酸药物、治疗前列腺癌药物等,会引起雌激素分泌过多,不仅导致男性乳房增大,也增加乳腺癌风险。克氏综合症、肝硬化也会导致雌激素水平过高。③遗传:乳腺癌家族史男性患者发病几率升高。基于人群调查显示男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2 突变频率为4%-40%。BRCA2突变携带者男性70岁时患乳腺癌风险6%,该部分患者发病年龄比女性BRCA2 携带者晚。BRCA-1突变和男性乳腺癌关系现尚无定论。④药物:非那雄胺有报道可增加男性乳腺癌发病,但需进一步验证。2014年7月《Surgical Science》上文章共纳入34项研究(n=4865819),对男性乳腺癌高危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5%-20%乳腺癌男性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一级亲属患有乳腺癌或卵巢癌使男性患乳腺癌风险增加2-3倍;BRCA1基因突变携带者患男性乳腺癌风险是1%-5%,而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风险更高为4%-40%,男性乳腺癌与PALB2、雄激素受体基因、CYP17、CHEK2之间的联系尚不清楚;化妆品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工作男性风增加8倍;细精管发育不全(RR=29.64)、肥胖(RR=1.98)、睾丸炎或附睾炎(RR=1.84)和男性女乳症(RR=5.86)都增加了男性乳腺癌风险。3.症状和体征①乳腺肿块和乳房肿胀:患者大多由于自我体检发现乳腺肿块而就诊,男性乳腺脂肪组织少、乳腺体积小,使得肿块相较于女性更易被检出,乳房肿胀表现更明显。但男性对自身患乳腺癌风险意识不高(远低于女性),因此男性人群中进行常规乳腺自我体检人数少,常忽略或不愿与医生提及自身乳腺问题。②异常的皮肤或乳头改变:包括皮肤发红、乳头鳞片样改变、乳腺皮肤褶皱、乳头异常分泌物等。男性乳腺癌肿块常见于乳腺中间部位,特别是乳晕区,因此约半数男性乳腺癌患者就诊时症状表现为乳头回缩。乳头溢液较少见,可出现浆液性、血性或锈色溢液。③腋窝淋巴结肿大:组织学证实超过50%男性乳腺癌患者首次就诊时即有腋窝淋巴结转移。但腋窝淋巴结状态临床评估可靠性不高,只有8%-50%患者被证实为腋窝淋巴结转移,假阳性率高,且假阴性率也高达18%-40%。此外,约有5%男性乳腺癌患者会发生双侧乳腺癌。4.诊断与分期目前应用在女性乳腺癌中的诊断方法,也同样适用于男性患者。①乳房触诊:触诊乳房肿块及腋窝淋巴结情况。②乳房摄片:针对可疑的肿块,推荐行乳房摄片检查。③乳房超声:应用高频率超声检查,可疑区分实性肿块和囊肿。④乳头溢液检查:镜下观察是否有肿瘤细胞。⑤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包括CEA、CA199、CA125、CA153。⑤活检:组织活检病理是确诊男性乳腺癌的方法之一。针对乳房肿块和腋下肿块,可选择的活检方法和技术包括细针活检、空心针活检、影像学引导下活检、外科手术活检。并行分子病理学检测。对于确诊患者,还需进一步进行检查,包括:胸部X线摄片、骨扫描、全身CT、PET等,以明确疾病分期。分期与女性乳腺癌相同,均采用AJCC乳腺癌分期。5.治疗迄今为止,缺乏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支持针对男性乳腺癌的特异性治疗方案。在疾病分类和进程上男女乳腺癌患者没有区别,治疗上肿瘤医师应根据疾病分期、激素受体状态(ER、PR)、HER2状态、患者年龄、一般身体状况、体力评分以及已知乳腺癌相关基因突变情况(如BRCA1或BRCA2)选择综合性个体化治疗方案。前哨淋巴结活检在男性乳腺癌患者是可行的。MSKCC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SLN在男性乳腺癌患者中成功检出率97%(76/78),与女性患者相同。现有少量研究评估了根治术后放疗在男性乳腺癌患者的应用。这些研究中,3% -100% 患者接受了翻料,局部复发率3%-29%。因此对于根治术后放疗的应用推荐与女性患者相同。此外,要注意的是男性乳腺癌中淋巴结转移是一个强烈的独立预后因素,因此更应重视放疗的地位与应用。①化疗:NCCN推荐用药原则和用药方法与女性乳腺癌相同。法国一项研究显示,6%男性乳腺癌中患者接受单独化疗,28%接受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而在M.D. Anderson研究中,这一比例分别为25%、37%。对于化疗方案选择,73%患者接受蒽环类为基础的方案。接受化疗组与低死亡率相关,但无统计学显著性。因为内分泌不敏感人群、高危、年轻患者更易从化疗中获益,而对男性乳腺癌来讲,通常老龄、绝大多数ER/PR阳性表达和伴随多种疾病,如何把该部分亚组进行区分是一个临床难题。

②内分泌治疗:男性乳腺癌患者中ER、PR表达水平普遍高于女性患者。美国一项研究显示ER+ 81%、PR+ 74%,而欧洲(the European Institute ofOncology,IEO)显示ER+100%、PR+96%,提示对该部分患者,内分泌治疗一个重要的治疗选择。可供治疗男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包括:他莫西芬:多项研究显示TAM是男性乳腺癌患者应用最多药物。在一项法国研究中(N=489,1990-2005),72%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其中85%处方TAM。M.D. Anderson 经验,对135 例患者随访14年显示92% 患者接受TAM治疗(其余患者应用LHRH类似物或醋酸甲地孕酮),内分泌治疗可显著使患者复发和总生存获益。芳香化酶抑制剂:此类药物在女性乳腺癌患者中广泛使用,尽管有研究提示芳香化酶抑制剂可能对于男性乳腺癌患者是有效的,但是针对男性患者临床研究数据不多。西北肿瘤协作组(Southwest OncologyGroup)一项II期研究对AI联合LHRH应用于男性乳腺癌患者进行评估。此外需注意是,由于男性乳腺癌患者睾丸并未切除,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后可能会引起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的升高,需要进一步数据报道。氟维司群:有研究发现其在治疗男性乳腺癌患者中可能有效,但没有更多研究数据公布。甲地孕酮:较少应用。由于性别特点,雄激素受体是男性乳腺癌的一个潜在肿瘤驱动基因。有初步研究表明,针对肿瘤雄激素受体表达患者,给予抗雄激素治疗是有效的。目前进一步的研究正在进行中。③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针对能够促进肿瘤生长和存活的特定基因、蛋白或组织环境进行治疗,能够阻止肿瘤生长和肿瘤细胞播散,同时避免损伤正常细胞。包括针对HER2的靶向治疗如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拉帕替尼、T-DM1等以及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及其类似药物等。但对于男性乳腺癌患者HER2表达不同研究报道不一致。在Bloom et al研究中1.7%患者IHC显示HER2 过表达,但这些患者进一步性FISH无扩增。而在欧洲IEO研究中HER2+患者占15%。6.预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生存率方面,表1 列出了美国肿瘤协会统计2012年各期男性乳腺癌患者于女性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