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有效降低脑血管病的方法,拒绝脑血管病

2020年03月15日 825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性抽样调查报告显示,脑血管病已跃升至我国疾病死因的首位。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和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痛苦。尽管近年来脑血管病的诊疗技术已有很大进展,并较大程度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是由于绝大部分脑卒中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无法逆转,因此,减少脑血管病经济负担的最佳途径还是预防,特别应强调一级预防,即针对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积极地进行早期干预预防,减少脑卒中的发生。下面介绍预防脑血管疾病常见方式。
1.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上升与血压升高关系密切,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和脑卒中风险的关系是连续、分级、一致、独立、可预测的,而且在病因学上有显著性;血压越高,脑卒中风险越高。收缩压每升高10mmHg(1mmHg=0.133kPa),脑卒中的相对发病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升高5mmHg,脑卒中相对发病危险增加46%。
建议:30岁以上者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1次,高血压患者应严格监测血压,规律药物控制治疗,及时调整用药剂量。积极推荐家庭自测血压以促进血压控制。具体降压目标、药物选择等应基于患者特点和药物耐受性进行个体化治疗,请咨询专科医生

2.戒烟  吸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项强有力的危险因素,可使其风险增加近1倍H引,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增加2~4倍。研究证实被动吸烟同样也是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其风险几乎是主动吸烟的2倍。有报道,长期被动吸烟者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比不暴露于吸烟环境者的相对危险增加1.82倍。
建议:自己不要吸烟,远离被动吸烟。

3.稳定降糖治疗  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可以将脑卒中的风险增加1倍以上,而大约2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将死于脑卒中。糖尿病患病期间同样增加非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美国糖尿病协会已经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降为<7.0%,以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微血管并发症。
建议: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浆白蛋白或糖耐量试验。而对于糖尿病患者应改进生活方式,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应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具体请咨询内分泌专科医师。

4.治疗房颤  国外研究显示调整其他血管危险因素后,单独心房颤动可以增加脑卒中风险的4~5倍。
建议:40岁以上的成年人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房颤动。确诊为心房颤动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对于年龄>65岁的患者,建议在初级医疗保健机构通过脉搏评估联合常规心电图检查进行心房颤动筛查。

5.血脂异常血脂异常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有研究发现,总胆固醇每升高1mmol/L,脑卒中的发生率可增加25%。
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查;脑卒中高危人群建议定期(6个月)检测血脂。

6.颈动脉狭窄的治疗  颈动脉斑块有两个主要危害,一是造成血管狭窄,导致血流下降,脑供血不足;二是斑块脱落或血栓造成急性脑梗死。
建议:药物治疗对于大多数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是适当的方法,但有下列情况的应该外科治疗:1.狭窄>70%应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或支架手术治疗;2.对于反复有脑供血不足或者脑梗死的患者,当颈动脉狭窄>50%,就应该考虑手术治疗了。

7.饮食和营养  :(1)每日饮食种类应多样化,使能量和营养的摄入趋于合理;采用包括水果、蔬菜和低脂奶制品以及总脂肪和饱和脂肪含量较低的均衡食谱。(2)建议降低钠摄入量和增加钾摄人量,有益于降低血压,从而降低脑卒中风险。推荐的食盐摄人量≤6g/d,钾摄入量I>4.7g/d。(3)强调增加水果、蔬菜和低脂肪奶制品的摄人并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每日总脂肪摄入量应小于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小于10%;每日摄入新鲜蔬菜400—500g、水果100g、肉类50~100g、鱼虾类50g;蛋类每周3~4个;奶类每日250g;食油每日20~25g;少吃糖类和甜食。

8.适当体育活动  应选择适合自己的体力活动来降低脑卒中风险。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进行体力活动前,应考虑进行心脏应激检查,全方位考虑患者的运动限度,个体化制定运动方案。健康成人每周应至少有3—4次、每次至少持续40min中等或中等以上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羽毛球、骑自行车或其他有氧代谢运动等)。

9.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治疗  应通过食用蔬菜、水果、豆类、肉类、鱼类和加工过的强化谷类满足每日推荐摄人叶酸(400微克/d)、维生素B6(1.7mg/d)和维生素B12(2.4微克/d),有助于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2)高血压病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加用叶酸可能会减少首次脑卒中发生的风险。

10.对有睡眠呼吸紊乱的高风险人(例如肥胖、脖子粗短、下颌小,鼾症)应进行筛查,有条件时可行多导睡眠图监测睡眠呼吸紊乱。如果发现有严重睡眠呼吸暂停,可以进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等治疗。

申明:一方面由于个人涉猎有限,难免存在偏漏,请以您的面诊医生意见为准;二是,这仅是发表文章时间点之前的回顾,只能代表此前的观点,未来还有更多新技术、新进展,本文不能及时更新,请以更新的研究信息为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