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有什么“特效药”?

2020年03月10日 1085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如果说有“特效药”的话,那么风湿科医生一定会给患者做首要推荐,但是目前没有——我们更多需要的是“有效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治疗用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糖皮质激素

简称“激素”,包括泼尼松(俗称“强的松”),甲泼尼龙(商品名“美卓乐”“甲强龙”),地塞米松等等。糖皮质激素有强大的抗炎,大剂量/超大剂量使用也有抑制免疫,直接溶解淋巴细胞的作用。可以迅速诱导SLE缓解,是目前SLE治疗的主要用药。尤其作为SLE的“先头部队”,发挥了无可替代的诱导缓解作用——可以说,在糖皮质激素被发现及用于临床之后,SLE的死亡率就大为下降,成为了可治疗的疾病而非“绝症”。

但是,激素也有其“副作用”,包括增加感染概率、加速骨质疏松、增加股骨头坏死风险、导致糖脂代谢紊乱等诸多不良反应,也是患者朋友最害怕激素的原因——甚至很多患者“谈激素色变”。

因此,激素是一把“双刃剑”。正规的风湿科医生使用激素,既爱它又对它保持高度警惕。总结起来几个字——快速缓解,逐步减量。当糖皮质激素控制病情之后,在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的帮助下,帮助糖皮质激素的撤减。很多患者可逐步把糖皮质激素撤减到很小剂量(如1片/日以下),甚至完全停用。谢医生手上的患者,完全停用激素的,不再少数。

第二种:免疫调节剂

主要是抗疟药物,代表药物:羟氯喹。包括我们国家的骄傲——屠呦呦教授研究的“青蒿素”。他们发挥率非特定的作用,不仅副作用少,可以帮助SLE稳定,帮助激素撤减,还能起到减少感染几率、降低血脂、血糖等诸多好转。目前地位已被上升到“SLE治疗的基石”。

但该种药物效果偏弱,除了病情很轻的皮肤型朗窗外,一般不做单独使用。

羟氯喹,被誉为SLE治疗的基石(无广告意义)

第三种:免疫抑制剂

包括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硫唑嘌呤、来氟米特、他克莫司、环孢素等等。他们通过抑制细胞生成发挥效果,杀伤产生SLE抗体、细胞因子的淋巴细胞,发挥SLE治疗中“主力部队”的作用。但这样的药物发挥作用往往较慢,需要1个月以上方能逐步起效,这也是他们并不能替代糖皮质激素的原因。但配合糖皮质激素这样的“先头部队”,就共同打好“SLE攻坚战”——他可能够帮助糖皮质激素撤减,同时共同维持SLE的稳定。

环磷酰胺,SLE最经典的免疫抑制剂,一般认为注射疗效/安全性>口服(无广告意义)



第四种:生物制剂(单抗)

生物制剂(单抗)对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这样的风湿病来说不算新药。但对于SLE来说确是“新鲜事物”。除了无适应症的强效B细胞耗竭剂“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目前“贝利木单抗”(Benlysta)已在中国上市,并取得SLE治疗适应症。它是一种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特征性结合并阻断B细胞刺激因子(BlyS),促进B细胞凋亡,减少血液中自身抗体,实现治疗SLE的治疗效果。临床数据表明,该药可降低疾病再次活动风险,同时降低糖皮质激素的依赖,使病情保持稳定。

贝利木单抗,已在国内上市(无广告意义)


最后,我们特别提一下中医中药,包括雷公藤多苷、青蒿素在内的中药提取物对SLE,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当然,受制于研究经费,药物“过老”等实际因素,证据充分性与上述现代药物还显得稚嫩和不足。但实际在临床应用中,部分患者联合使用中医药,确实能够起到协助稳定病情,以及“减毒增效”作用,谢医生也已经累计不少这样的案例。

雷公藤多苷,对SLE肾病有不错的效果(无广告意义)

我相信,随着患者知识层次提高,医生治疗经验的增加,以及药物选择逐步的丰富,SLE逐步从“不死的癌症”变成了“可控可治”,现在又逐步朝着“高效低毒”“无激素时代”而迈进。我相信,SLE的明天会更好。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