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手术配合中药外用治疗复杂性肛瘘62例

2018年08月20日 786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摘要: 观察中医手术配合传统中医中药外用方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 首先采用手术主灶切开支管对口引流治疗,其次用中药祛毒洗剂外洗,再敷以拔毒膏和生肌玉红膏。结果:治疗62例,回访47例,无一例复发。治愈率100%。提示采用主灶切开支管对口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方法。
    近年来,我科采用手术配合中医中药治疗复杂性肛瘘62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共62例。男性40例,女性22例;年龄19~61岁,平均38 岁。病程2~15年,其中低位复杂性肛瘘38例,高位复杂性肛瘘21例,肛瘘合并感染者5例;外口距肛缘最近者2cm,最远者7cm,内口在齿线上1~2cm者9例。外口最少者2个,最多者5个。诊断标准按照200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制订的肛瘘诊断标准(1).
治疗方法:
    中医手术主要采用主灶切开支管对口引流术。 肛瘘内口一般多在后正中齿线处,从距内口最近的外口进入探针,找出内口,沿探针放射状梭形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暴露管腔,术中必须用刮匙反复搔刮内口附近坏死组织,彻底清除原发病灶,预防后遗肛瘘或复发。结扎内口残端以防止粘膜出血。对于高位肛瘘沿探针从外口切开至齿线处,齿线以上波及外括约肌深层和耻骨直肠肌的管道或齿线以上的高位肌间管道则于球头探针尾部系以橡皮筋,从内口拉出肛外,用止血钳将橡皮筋在齿线处勒紧,再用丝线于止血钳下将橡皮筋结扎固定,防止滑脱。彻底止血。其他支管外口用对口引流法处理,即将其他支管外口扩大,所有外口之间有正常皮肤及组织相连。支管管道用刮匙搔刮,置引流条贯穿管道内外。用双氧水及甲硝唑液冲洗创面,彻底止血。肛内塞入痔疮宁栓1枚,拔毒膏纱条压迫并放置排气引流管。术后给与中药祛毒洗剂熏洗,此方为笔者经验方,药用苦参、马齿苋、蒲公英各50克,明矾10克。上药分别煎煮两次,每次15分钟,合并滤液2000~3000毫升,趁热薰洗患处,坐浴10~20分钟。继用拔毒膏纱条换药,以后改用生肌玉红膏纱条直至痊愈。
疗效标准: 根据1992年全国肛肠学术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
疗效:本疗法62例均获一次性治愈,疗程22~46d。术后2~3年随访47例,无一例复发。治愈率100%。
    病案举例 索某,54岁,住院号:47006。因肛旁间断性流脓2年入院。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专科检查:肛周皮肤正常,肛门外6、8、10点位距肛缘2~3cm各有一破溃口,压之有脓性分泌物流出。指诊可触及皮下一条索硬结通向肛内6点位,同位置齿线处可扪及一凹陷。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后在局麻下行主灶切开对口引流术。术后给与中药祛毒洗剂外熏洗,局部拔毒膏、生肌玉红膏换药,22d痊愈出院。
讨论 肛瘘系肛腺受细菌感染后在肛门直肠周围间隙软组织引起急慢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肛周脓肿破溃后发展而成。而正确寻找内口是手术的关键。以往采用将瘘管全部切开的方法治疗复杂性肛瘘,痛苦剧烈,术后肛门变形,愈合时间长.而主灶切开支管对口引流术对肛瘘的内口给予彻底的治疗并充分引流,支管对口引流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且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术后一般无明显瘢痕。对于高位肛瘘采用挂线之所以能够防止肛门失禁,是通过线的结扎,将肌肉缓慢地断开,通过炎症反应引起的纤维化,使肌肉生长与周围组织粘连,从而防止肛管直肠环断裂回缩,避免大便失禁。
    中医认为,肛瘘多由过食醇酒厚味,以致湿浊不化,蕴久生热,流注肛门,溃腐成癰不敛,遂成肛瘘。治疗上强调内外合治,以外治为主。本报道中所用祛毒洗剂对防止术后感染、止痛、消除术后局部水肿,均有较好的疗效。拔毒膏系本院制剂,出自《中药制剂手册》。系由《疡科选粹》拔毒散加减而成:白蔹、苍术、黄芩、连翘、白芷、木鳖子、穿山甲、赤芍药、栀子、大黄、蓖麻子、金银花、生地黄、当归、黄柏、黄连、蜈蚣、乳香、没药、血竭、儿茶、轻粉、樟脑、红升丹、麻油等,用传统工艺加工制成膏剂。临用时加热化开,贴敷患处。此方功能拔毒止痛,能缓解术后疼痛。生肌玉红膏系《外科正宗》方。系由白芷、甘草、当归、紫草、血竭、轻粉等,加白腊、麻油,按传统工艺依法制成的膏剂。用时将药膏匀涂在纱布上,贴敷患处。此方能活血祛腐,解毒镇痛,润肤生肌,可促进术后创面的愈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