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广角解读近视

2021年02月12日 850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近视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广泛关注,但近十年来呈现发病早、进展快、 高度近视比例增加的趋势。Rudnicka等的调查发现[1],东亚15岁人群近视患病率高达69%。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居家学习生活,户外活动减少、电子产品使用增多、近距离用眼时间和强度相对增加,在下半年门诊随访发现,近视度数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21年寒假已经开始,由于疫情升级,居家时间增加,家长们要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科学健康护眼。

 

1. 出生后,眼睛是如何生长发育的?

出生时,人的眼睛大多处于远视状态,随着生长发育,角膜曲率逐渐平坦,眼轴(眼球的前后长度)逐渐延长,眼屈光度数从远视逐渐趋向于正视(远视度数逐渐降低,移到了坐标轴的原点,既不远视也不近视的状态),通常至学龄期逐步完成正视化的过程。但由于遗传因素、户外活动较少、近距离用眼过度,期间部分儿童开始出现近视并逐渐加深(从坐标轴的原点移到了“-”向)。

刚出生时,人的眼轴平均为16mm,在3岁时增长至21mm,0~3岁是眼轴增长最快的阶段,因此也是视觉发育最关键的时期。从3岁至成年,眼球缓慢增长,到15~16岁时,眼球大小基本和成人一样,眼轴平均为23.33mm(女)或24mm(男)。在小学时期眼轴长度的增长相对较快,而初中时期眼轴长度的增长相对缓慢,钱学翰等发现儿童近视发病年龄前移,6~8岁是儿童视觉发育敏感关键期[2]。眼轴过多过快的增长,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轴性近视。通常眼轴长度每增加1mm,近视会增加200~300度。

幼儿园内进行视力的筛查,若发现孩子视力不达标,会建议到医院进行复查,那是不是达到1.0才是正常的呢?人的视力发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标准视力不一样,可以参考以下标准:


   


也可以简单记忆为:正常视力标准大约为年龄乘以0.2(小于6岁)。如果视力低于这个标准,建议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

 

2. 什么是远视储备?

学龄前的儿童,双眼处于远视状态,这是生理远视,也称为“远视储备”,随着近距离用眼增加,远视度数过早地消耗,导致远视储备降低,以及近视的发生。以下为不同年龄段,相对应的生理远视度:


   


但远视储备并不是越高越好,中高度远视容易伴随内斜视、弱视以及其它视觉问题,一般认为,屈光度数> +3.00 D者,需要进行屈光矫正。

 

3. 孩子得了近视会有什么表现?

近视最主要的表现是看远模糊,而看近是清楚的,孩子的反映是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迹。孩子看电视时喜欢眯着眼睛,有时候需要慢慢凑近了才能看清楚。

 

4. 如何区分“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

“假性近视”通常是因为孩子用眼过度,导致睫状肌痉挛,这种过度的调节导致视力下降。在睫状肌麻痹后进行验光,即散瞳验光,可以去除调节痉挛,充分暴露出孩子真实的屈光状态,散瞳后仍出现50度以上的近视,则为真性近视。

 

5. 目前有哪些散瞳药物呢?

不同种类的睫状肌麻痹剂,它们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不同。环喷托酯在国外是儿童首选的散瞳药物,而国内还没有环喷托酯这个药物,目前常用的药物是阿托品(慢散)和托品酰胺(快散)。内斜视儿童和6岁以下儿童初次验光,建议使用阿托品散瞳验光。

散瞳之后,由于瞳孔扩大,进入眼内的光线增多,孩子会出现畏光的情况,应避免强光刺激,户外活动时可佩戴太阳镜或遮阳帽;睫状肌麻痹后,会出现看近模糊,但看远是清楚的,要叮嘱孩子不要追逐打闹,以免摔伤。等药效逐渐消失,瞳孔恢复后,这些症状就会逐渐消失。

散瞳药物对眼睛没有伤害,家长不必担心。少部分儿童,特别是低龄的儿童,在使用阿托品散瞳后可能出现皮肤潮红、口干、发热、甚至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在滴药后家长可以按压泪囊(内眼角与鼻梁交界处)2~5min,减少药物流到鼻腔,减少黏膜的吸收,可有效减少这些症状的出现。而快散药物的全身不良反应极其少见。

 

6. 真性近视可以恢复吗?

大多数孩子的近视为轴性近视,眼轴增长之后,无法再缩短,所以真性近视是不可逆的,一旦形成之后,随着孩子近距离用眼增加,近视度数只会越来越深。家长不要听信虚假广告,所有宣称可以治愈近视的产品,都是交的“智商税”。

 

7. 什么情况下需要戴眼镜?

通常100度以上的近视需要戴镜矫正,每6个月随访,度数改变≥0.50 D,则需要更换镜片。除了睡觉和剧烈运动的时候,建议全天佩戴眼镜。

很多家长认为,戴了眼镜就摘不下来了,就不愿意给孩子佩戴眼镜。但坚持不戴眼镜,好比寒冬腊月不让宝宝穿棉袄。临床上看到很多近视孩子一开始近视100多度的时候,家长不愿意配戴眼镜,过半年来复查,已变成200度近视。实际情况下,戴镜之后可以提供清晰的视力,可以一定程度上减缓近视度数的增加,而不戴镜的情况下,视网膜一直都成模糊像,会造成近视度数的快速增长,同时还容易导致视疲劳的发生。

对于存在间歇性外斜视或者有较大外隐斜的儿童,即使近视度数低于100度,也建议足矫配镜,当视网膜形成清晰图像时,有利于大脑的融合,同时也辅助调节和集合平衡,有利于治疗外斜视[3]

 

8. 有哪些预防近视进展的方法?

近视度数一年增加75度,表明孩子近视进展得较快,需要引起重视。目前循证医学证实可以防控近视的方法包括:户外活动、低浓度阿托品和角膜塑形镜。

1)户外活动

何明光团队的一项RCT研究表明,小学生每天进行一节40min的户外体育课可使近视的发病率降低9.1%[4]。我们建议孩子每天户外运动两小时,以预防近视的发生。

 

2)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

0.01%阿托品滴眼液可以使6~12岁儿童青少年近视增长平均减缓60%~80%,近视降低约0.53 D/年,眼轴减缓量为0.15 mm/年[5]。

每晚睡前使用1次,部分孩子会出现畏光、视近模糊和过敏性结膜炎,而浓度越高,不良反应越大、持续时间越长[6]。如果畏光明显,可以考虑提前点眼时间或隔天使用。若无法缓解,可以先仅一眼点阿托品眼药水每日一次。连续1周后,换另一眼连续点阿托品眼药水1周。循环往复,直至逐渐适应。

 

3)角膜塑形镜(OK镜)

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硬性透气性接触镜,镜片中央平坦、旁中央区陡峭,通过重塑角膜形态来暂时性降低近视屈光度数,从而可以提高裸眼视力。夜间配戴,白天不需配戴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多项研究显示角膜塑形镜可延缓35%~60%近视进展,有效减缓近视眼眼轴增长[7]。

配戴OK镜较为适宜的条件:年龄在8周岁以上,近视度数低于600度(-1.25 ~- 4.00D效果较好),散光度数低于150度,角膜曲率在40.00~46.00 D之间; 依从性好,卫生条件良好。近期环曲面设计(Toric设计)塑形镜的出现,对于中度散光的孩子,也能达到良好的塑形作用。镜片的最佳使用寿命为1~1.5年,需要根据复查的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更换镜片。OK镜和0.01%阿托品滴眼液联合使用,近视防控的效果可以叠加。

 

多焦点软性接触镜也具有一定的延缓近视进展的作用[8],近视控制效率仅次于角膜塑形镜,但还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9. 疫情期间要如何保护眼睛?

疫情期间,孩子在家上网课、打游戏、看剧的频率和时间都比以往要多,家长就会对孩子的视力情况产生担忧。其实孩子的近视防控,就像其他疾病防控一样,前期预防比后期的治疗更为重要。

1)在疫情低风险地区,尽量保证每天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若需要居家隔离,也要通过阳台、窗边、庭院等尽量多接触阳光。 

2)读写姿势要正确,书本离眼睛一尺、胸口离桌一拳、握笔手指离笔尖一寸,并保证充足的光照亮度。

3)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看电子屏幕20分钟后,要抬头远眺20英尺(6米)外20秒钟以上,让眼睛得到休息,一定不能持续性地看电子产品。

4)保持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每天保证充足睡眠时间。

5)有近视的症状时,建议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进行科学矫正。

 

 

 

参考文献:

1. Rudnicka A R, Kapetanakis V V , Wathern A K , et al. Global variations and time trends in the prevalence of childhood myop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quantitative meta-ana lysis: implications for aetiology and early prevention[J]. 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16, 100(7): bjophthalmol-2015-307724.

2. Wang J, Li Y, Musch DC, Wei N, et al. Progression of Myopia in School-Aged Children After COVID-19 Home Confinement[J]. JAMA Ophthalmol. 2021 Jan 14.

3. 赵晨, 姚静. 规范斜视的诊断和治疗:解读美国眼科学会内斜视和外斜视2017年版临床指南[J]. 中华眼科杂志, 2020, 56(03):176-182.

4. He M, Xiang F, Zeng Y, et al. Effect of Time Spent Outdoors at School on the Development of Myopia Among Children in China: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am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15, 314(11):1142-1148.

5. Huang J, Wen D, Wang Q , et al. Efficacy Comparison of 16 Interventions for Myopia Control in Children: A Network Meta-ana lysis[J]. Ophthalmology, 2016.

6. Gong Q, Janowski M, Luo M, et al. Efficacy and Adverse Effects of Atropine in Childhood Myopia: A Meta-ana lysis[J]. Jama Ophthalmology, 2017, 135(6):624.

7. Takahiro H, Tetsuhiko K, Fumiki O, et al. Long-term effect of overnight orthokeratology on axial length elongation in childhood myopia: a 5-year follow-up study[J].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2012, 53(7): 3913-3919.

8. 姜珺. 近视管理白皮书(2019)[J].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9, 021(003):P.161-16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