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的智力开发
2018年09月21日 816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儿科 刘跃梅 发布时间:2008-05-26 返回首页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刘跃梅
每个家庭中,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有一个聪明、健康的小宝宝,孩子往往在父母的眼里都是完善的化身,然而现实有时是残酷的,弱智指的是智力障碍儿,而这种智障儿目前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医学、教育心理问题。据有关专家统计,在我国智障儿的发病率已达13.07‰,14岁以下的儿童智力落后的发病率为1.07%,也就是说大约在100个14岁以下的儿童中,就有1个是弱智的儿童。
在我们目前门诊的就诊病人中,也常有这类病人因为智力发育异常而上医院求治。有的家长就常为自己的孩子智力落后而伤脑筋,什么样的状况可以诊断成智力障碍、弱智?其实在儿科临床上弱智也可称为智力落后,智力低下,智力不足,精神发育不全,脑发育不全,精神发育迟滞等。简单的说就是智力水平低于同龄的儿童,但要确定一个儿童是否存在智力的障碍,最好是进行智力的测验,一般来说低于70,正常儿童的智商多在100左右。当智力落后的症状在儿童时期已经出现,同时社会适应能力较正常儿差。
造成儿童智力落后的原因很多,除了少数儿童的病因外,大多数都可因多方面的因素造成。最常见的就是产前因素,也就是在胎儿时期,包括遗传因素,母亲妊娠期的健康状况,如孕期患病服药物,孕期精神压抑,母亲孕期吸烟、酗酒、放射线的辐射,高龄产妇等。最近我们发现,在我们这个地区,有不少的儿童是因父母从事有放射性物质及化学物质的工作所致。据调查,一些农村的年青男女在外打工从事的做皮鞋、制衣、装潢、修理、印刷、玩具制作等工种,甚至有的孩子因为父母在结婚时住了刚装修好的新房而引起;其次就是产时的因素,如窒息缺氧后引起脑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早产,在早产的病人中我们发现孕期低于28周,母亲身体状况不佳的发病较多,产后的因素多见有病理性黄疸、胆红素脑病、脑外伤、高热抽搐,或各种感染性疾病、中毒、外伤留守儿童等均可引起,为此,要减少智力落后病人的发病率必须从孕期开始注意防止,才能保证母婴的健康,用父母的爱心去培养。
作为家长来说如何早期发现,及早的干预治疗是很重要的,因为早期正规的教育对于弱智儿童的身心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才能早期识别弱智儿童?首先,必须了解母孕时是否存在高危的因素,也就是我们提到的孕产前、产时、产后的多方面的因素,然后再根据孩子的表现来进行综合的判断,在婴幼儿时期孩子的生长发育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早期可遵循,从上到下,由近到远,由不协调到协调,从粗到细,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但是当孩子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不能按正常的规律发育时,家长就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1~2个月时双眼球活动不灵活,听力差,3个月时不会笑,4个月时双手不公握在一起,6个月时不会拿玩具,7个月不会坐,8个月见生人无反应,10个月不会扶物站立,不会发单音叫“爸”、“妈”,11个月不会挥手再见,1岁时不会扶物走路,都有可能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有一些特殊的表现也可以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判断,双眼凝视不能随物体转动,有吞咽的困难,特殊的面容,如21~三体综合征病人,可表现方颅、眼裂小,双眼斜吊,鼻梁低平,吐舌,身体矮小,运动落后,发育迟缓,语言发育迟缓。对外界没有反应,行为异常不知道危险,听力缺陷等多方面的情况。若是有这些情况必须尽早的上医院进行检查,请医生根据病情提出早期干预的措施。
前些日子我们就接诊了一个8岁的小男孩,因为智力落后而就诊,因孩子出生时是孕7个月早产,发现孩子与同龄相比不论身高、智力均较同龄儿差,他有一个邻居的孩子与他一样大,可个比他高,智力发育较他好,可是那孩子的父母就是不让他们在一起玩,这样大大的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得他不愿出门,不愿与人交往,内向,表达能力很差,不合群,家长为此非常的担心。要用什么方法来使得孩子能健康的成长,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开发孩子的能力已成为了孩子父母的一种心病。我们发现除了以上谈到的常见因素外,目前社会因素和心理的因素也严重的影响了儿童的智力开发,有的现在的单元房与外界的交流少,有的是因为祖辈带孩子,只是不良的社会和心理因素作用下,智力没有得到发展。
要开发和提高弱智儿童的智商,最关键的是在出生的头两年,因为有很多的家长认为让孩子睡觉,但过多的睡眠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有一定的影响,当人们认为孩子很听话,不会吵闹,把孩子当成温室中的小植物,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及智能的开发不利,必须多与孩子进行沟通,这样孩子长大后才能较好的应用语言来表达自己。
但对弱智的孩子的智商提高,应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根据不同的年龄、采用不同的方式,根据弱智儿的程度,给予视、听、说、运动和人际交往的训练,并结合实际给予全方位的信息刺激,同时注意四肢运动功能的锻炼,对8个月~2岁小儿除听觉、嗅觉、视觉、运动等训练外,还应特别的注重触觉刺激,以局部的按摩为主,2~3岁的小儿以全方位信息刺激和视、听觉及运动训练,4~6岁的孩子以观察、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同步训练,作家长的必须结合个人的情况,利用实物引导孩子,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样才能因人而异的促使弱智儿在实际生活中提高智商的水平。
也有的专家认为,只靠以上的训练仍不能很好的全面提高智力,还必须保证孩子充足的营养,首先提出的是必须提倡母乳喂养,合理的添加辅食,合理的膳食,对孩子的智商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正常的饮食结构中,还必须根据弱智儿的具体情况及时的添加一些微量元素,包括铁、锌、硒、钙,这样能对患儿的身高、智力、运动的发育都有很好的改善,有的父母当发现孩子发育落后于正常儿时就推动了治疗的信心,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的进行对孩子的综合开发,做父母的必须鼓励孩子,提高孩子对事物的兴趣,促使他们去了解,想象。
有的弱智儿感观灵敏度差,感受外界的能力不足,不能正确的区分颜色,不能区分动物,猫、狗的叫声,家长就必须多带孩子上动物园,不断的讲述在动物园中看到的各种动物如形状、声音,生活习惯结合图片向孩子讲述,当反复的刺激后加深孩子对外界事物的了解,当再次出现上述的情景时,就会使他有反应,增加识别的能力。
当不能正确表态有语言障碍的孩子,必须不断的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若4~5岁仍说话不清的,必须反复的给孩子给予引导,并可购一些学语言的光碟,使孩子反复的刺激,然后随光碟的儿歌,以达到语言能力的提高。
在活动能力障碍的孩子,因为容易出现兴奋,好动,动作无节制,或动作不协调的,甚至做精细动作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的,当发现后必须尽早的进行干预同时进行矫治,因为对弱智儿来说,发现的越早,医治的及时,康复的效果越好。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千万不能在治疗上失去信心,必须有信心,有计划的进行康复的训练。
另外,我们发现,有很多家长,对有弱智的孩子不让他随意自己活动,饭来张口,娇生惯养,要什么就顺从他,甚至不用自己走,出门家长常抱着,因为他们认为孩子的智力较同儿差,就认为他们不会与小朋友交流,不相信孩子自己的能力,为此,专家提出必须鼓励孩子做适合自己的运动。当别人问及孩子的情况时,还没等孩子开口家长就抢先说他还不会,他不会做这些,这种做法是不妥的,最好必须大胆的去鼓励孩子,或说试着走,不会跌跤,我们会护着等。
当有智力缺陷的儿童,如果是神经系统遭到伤害,无论是在妊娠期,还是分娩的过程中,生前或是生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大脑的器质性病变,因此而产生智力的障碍,多表现为发育的潜力减弱,成熟的速度落后,虽然可经过各方面的干预治疗,但能适当的提高生活质量,但仍需别人照顾,若大脑无器质性的病变,只是因为环境因素对孩子造成的影响,通过干预治疗和饮食调节,智力会有较大的提高,有专家提出,过多的吃甜食或带有颜色的食物对智力的正常发育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使智障儿的智力有更好的提高,本着“用进废退”的生理原则,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因为这种恢复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要培养他们日后能在社会上有效地工作与生活,学前教育必须注重感智训练,包括视、听、触、味、嗅觉等,按其不足进行有计划的训练,小学和中学除文化技能的学习外,应加强社会适应、语言、知觉、动作和自理训练,沟通与实用技能等。
除以上训练外仍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①应用一些营养脑细胞的药物;②中药浴及熏蒸治疗;③在饮食上可多食用一些坚果;④水果、蔬菜;⑤同时也可以应用音乐治疗,以综合的调理方式,使智障儿能尽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