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知识介绍2----脊柱结核术前、术后必须服用抗结核药...

2018年08月04日 708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抗结核药物治疗是脊柱结核的根本治疗方法,应贯穿脊柱结核的整个治疗过程。术前用药的目的在于短期内基本控制结核杆菌和结核感染、稳定病情、减轻患者结核中毒症状,为之后的手术顺利实施准备好条件。术前的用药时间一般为4-6周,术后仍需严格按照化疗方案用药至疗程结束。

    目前应用较多的治疗方案为每天异烟肼0.3(3粒),乙胺丁醇0.75(3粒),利福平0.45(3粒),吡嗪酰胺1.75(6粒分3次或2次服),持续半年后停用吡嗪酰胺,一直服用其他三种药至术后一年。总疗程一般为9~12个月,一般不超过1.5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赵杰

附:常用抗结核药物剂量、机理及副作用


抗结核药物药物

常用剂量

机理 

主要毒性

异烟肼(INH)

0.3/d

抑制DNA合成,杀灭细胞内外的TB菌(全效杀菌剂)

肝损害,周围神经炎 

利福平(RFP)

0.45-0.6/d

与菌体RNAD聚合酶结合,干扰DNA蛋白合成,杀灭细胞内外的TB菌。

肝毒性,偶有严重的过敏反应引起溶血及急性肾衰。

链霉素(SM)

0.75-1.0/d

干扰细菌蛋白合成,主要杀灭细胞外碱性环境中的TB菌

耳毒性,可致耳聋、眩晕、过敏反应,肾毒性。

吡嗪酰胺(PZA)

1.5-2.0/d

破坏细菌的脱胺酶,使之转化为吡嗪酸而发挥作用,干扰细菌的脱氢酶,使细菌缺氧。

肝毒性,高尿酸血症,胃肠反应,过敏反应。

乙胺丁醇(EMB)

0.75-1.0/d

抑制DNA合成

眼毒性:视野缩小,视力障碍。


    对于耐药的患者或者复治的患者治疗是比较困难的,需要根据结核杆菌培养加药敏的结果选择方案。如果一线抗结核有两种以上耐药的,可在一线药物基础上加上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二线药物(丁胺卡那霉素、卷曲霉素、卡那霉素、环丝氨酸、乙硫异烟胺和对氨柳酸等)。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毒副反应,定期检查并及时调整用药。注意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安全用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