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腹泻将达高峰期 妈妈要这样应对

2017年03月01日 927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又到一年秋高气爽、金桂飘香的时节,腹泻病流行季却悄然来临。不少体弱的宝宝们纷纷中招,记者从江苏省妇幼保健院获悉,最近腹泻的宝宝比之前几个月明显变多。那么,家长们如何面对宝宝的秋季腹泻?来看看江苏省妇幼保健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妇幼分院儿科陈筱青副主任医师怎么说。

  一年中腹泻有两个发病高峰

  腹泻病主要是病毒、细菌、饮食、气候等多因素引起的,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婴幼儿消化道未发育成熟、机体防御功能差、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容易患腹泻病。一年中腹泻有2个发病高峰,一个夏季,细菌性腹泻常见;另一个是10-12月份,也是轮状病毒流行季。因此,秋冬季也是腹泻病的高发季节,宝爸宝妈们应尤为注意。

  妈妈们要随时关注宝宝的排便情况:宝宝今天拉了多少次?什么性状?腹泻的宝宝还要仔细关注精神状态和脱水症状,情况严重时及早就医,这对宝宝康复很重要。近日,2016新版《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新鲜出炉。

  误区一“赶紧止泻,补水就要挂水”

  频繁腹泻时宝宝很容易脱水。急于求成用成人止泻药是不合适的。比腹泻本身更可怕的是脱水所导致的并发症。补液要积极,但一生病就去医院静脉输液,指望能好得快一点,这一观点早已经out。WHO和我国的指南强调,对于一些轻、中度的脱水应以口服低渗补液盐溶液(ORS)为主,而对于重度脱水或者呕吐频繁不能进食的宝宝,医生才主张静脉输液。

  宝妈们如何判断孩子的脱水情况呢?宝宝如果出现口渴,尿量比平时减少,精神稍差,嘴唇发干,这种情况就应警惕宝贝已经是轻度脱水了; 如果宝宝出现烦躁不安,小手小脚发凉,皮肤黏膜干燥,眼窝和囟门的凹陷,尿尿明显减少,即为中度脱水;如果宝宝重度脱水,就会出现休克征:脉细、血压下降,同时会有神志淡漠、昏迷,四肢变凉,皮肤干燥、弹性很差,眼窝和囟门也明显凹陷。这是儿科危重症,需紧急救治。

  对于拉肚子的宝宝,预防和纠正脱水是主要治疗,应尽早实施,首选口服低渗补液盐溶液。建议从宝宝腹泻开始就口服液体预防脱水。每次稀便后补充一定量的液体,直到腹泻停止。如无补液盐溶液或市售的口味宝宝不喜欢可用清洁的液体代替,可以用米汤加盐溶液[米汤500ml加细盐1.75  g(1啤酒瓶盖)]、母乳、无乳糖或低乳糖配方奶和糖盐水等。绝大多数情况下,口服补液都是安全和有效的,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误区二肠炎了,要用抗生素消炎

  有一些宝爸宝妈们认为宝宝拉肚子就是因为肠道有炎症,应该赶紧去医院打消炎药。然而事实上绝大多数水样便是由病毒或产毒素细菌感染引起,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产毒性大肠杆菌等,尤其是秋季,多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目前医学研究证实,宝宝拉肚子常无需抗生素治疗,用好补液治疗就足以解决问题。抗生素不仅无益于腹泻的治疗,还会降低碳水化合物的转运,引起肠道菌群紊乱,诱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加重并延误病情。只有少数腹泻的宝宝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

  误区三拉肚子期间不予喂养

  有些妈妈们一直存在疑问:民间说法,拉肚子时候得饿一饿,这样才能好得快。

  拉肚子的宝宝因为进食和吸收减少、肠黏膜损伤修复、发热时的代谢增加以及侵袭性肠炎丢失蛋白等因素使得营养需要量增加。如果限制宝宝的饮食或禁食过久会造成宝宝营养不良,并发酸中毒,导致病情迁延不愈,影响生长发育。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早期进食可以缩短腹泻病程,改善宝宝的营养状况。因此应该鼓励继续喂养,选择适合年龄的饮食,满足宝宝的生理需要,尽可能保证营养热卡供应。有严重呕吐的宝宝可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

  最后,提醒家长,腹泻病病因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及粪便检查。对于腹泻不严重的宝宝,带着孩子不辞辛苦地来到医院的还不如带一份合格的粪便标本来得更有意义。

  延伸阅读 夏秋腹泻大不同

  在南京市中医院儿科门诊,因为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来就诊的患儿有增加的趋势。该院儿科唐为红主任医师介绍,病原多是天凉又食用大量的冷饮,或长时间吹电风扇、空调,造成消化功能紊乱,还有一些患儿是因肠道细菌感染造成的腹泻。

  唐为红告诉记者,秋季腹泻属中医“风寒泻”。主要是由于轮状病毒引起的,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儿消化道免疫功能低下。该病发病初期表现为流涕、咳嗽、发热、咽部疼痛等感冒症状,大便每日数次,且伴有呕吐、腹痛,容易被误诊为胃肠型感冒。本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起病急骤,体温较高(一般为38℃—40℃),胃肠道症状较重,甚至每日大便次数达数十次,多为水样或蛋花样,较大幼儿大便呈喷射状,无特殊腥味及黏液脓血。

      而夏季腹泻多为细菌感染性腹泻,所以用惯了抗生素、杀菌药。有的家长以为秋季腹泻也不例外,于是多种抗生素一起上,狂轰滥炸,结果没炸着病菌,反倒伤了免疫系统,使得病毒有机可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