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镜】如何避免肩关节镜术后「腋神经麻痹」?
2019年12月12日 810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肩关节镜下(AS)关节稳定术是治疗肩关节前部不稳的常用手术方法。虽然关节镜手术操作中容易损伤腋神经,特别是在修补关节囊撕裂或盂肱韧带破损后的肱骨撕脱(HAGL)时更易发生,但一直没有文献报道稳定术后腋神经(AN)麻痹的发生率及处理对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沈炜亮
本研究探讨了肩关节镜稳定术后腋神经麻痹的发生率,并通过总结该部分病例的特点讨论了早期预防腋神经麻痹的方法。
研究纳入 1532 例患者
研究纳入接受肩关节镜稳定手术的 1532 例肩关节不稳病人,其中男 1115 例,女 417 例;接受手术时的平均年龄为 27 岁,年龄范围 13~81 岁。通过查阅手术记录和录像统计腋神经麻痹的发生率及病例特点。
1. 手术过程:全身麻醉;「沙滩椅」位;后侧入路。
2. 肩关节镜下关节囊修补技术:关节镜倾角 30°;关节镜前方入路;使用过线器置入 2 号不可吸收线;侧边修理。
3. 肩关节镜下 HAGL 修补技术:关节镜倾角 30°或 70°;关节镜入路,5 点和 7 点方向;插入两枚缝合锚钉;使用过线器或 Caspari 置入缝线;使用褥式缝合。
腋神经麻痹的总发生率为 0.2%
结果发现,在 1532 例接受关节镜修补手术的病人中,有 25 例(1.6%)发生盂肱韧带破损后的肱骨撕脱,术后有 1 例发生腋神经麻痹;关节囊撕裂共 107 例(7.0%),术后有 2 例发生腋神经麻痹。腋神经麻痹的总发生率为 0.2%(3 例)。
发生腋神经麻痹的病例特点
术后 2 月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缓慢;
术后 2-3 月患者主诉三角肌不适感,查体可见三角肌萎缩;
术后 6 月三角肌明显萎缩。
如何做到早期预防?
1. 首先来熟悉下解剖特点
腋神经和下盂肱韧带(IGHL)之间的距离最近点位于 6 点钟处,其平均距离为 2.5-3.2 mm;腋神经在 5 点钟到 7 点钟方向靠疏松结缔组织贴合关节囊,当肩关节处于中立位和内旋位时非常靠近三角肌,因此 5 点钟到 7 点钟区域是腋神经损伤的高危区域。我们的 3 例腋神经麻痹病例的损伤区域都在 5 点钟到 7 点钟区域(图 1)。
2. 如何预防腋神经损伤?
熟练掌握腋神经的解剖位置;
术中明确腋神经位置而不盲目操作;
前方入路打结前再次确认周围安全、不会损伤腋神经。
腋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最重要
腋神经损伤的早期(伤后 6 月内)诊断和手术治疗最为重要。腋神经损伤的征象(早期肩关节镜术后 2-3 月)主要包括肩关节功能恢复缓慢,肩关节处不适感及三角肌萎缩。肌电图可帮助诊断。
二次整理者: 阮登峰/沈炜亮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
浙江大学骨科研究所;
浙江大学李达三·叶耀珍再生医学发展基金;
浙江省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再生医学工作组;
本人专业诊治范围:
1,肌腱病&肌腱/韧带损伤:肘-网球肘;肩-肩周炎,肩袖损伤;膝-弹跳膝,跑步者膝,前交叉韧带损伤;踝-跟腱炎,跟腱断裂;手腕部-腱鞘炎;筋膜炎
2,再生医学技术治疗运动系统疑难杂症,包括:软骨/半月板/肌腱/韧带的修复、重建和再生;
门诊类型:肌腱病专科门诊!关节外科/运动医学专家门诊;
致谢:感谢骨科时间 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