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性静脉炎的防治进展

2018年11月30日 413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化疗是中晚期恶性肿瘤病人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化疗药物常引起不同程度的浅表静脉炎,这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会使化疗不能顺利进行。尽管化疗药物输注操作技术明显提高,在减少或防止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方面起一定作用,但由于反复不断地静脉给药,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是不可避免的。据报道,经外周静脉给药化疗外渗的发生率为5%~6%,但实际工作中,真正发生率却远高于此水平。现在化疗药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这使得化疗性静脉炎变得更为复杂,如何减轻化疗药物外渗等所引起的静脉炎并使之降到最低限度,保证病人健康的心理状态,顺利完成治疗成了医疗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将近几 年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临邑县中医院内科唐德刚

     1、静脉炎的分型

  分型标准按高玉珍等的临床分型方法,分为4型。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疼;硬结型:沿给药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索状感;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肿胀形成瘀斑至皮肌层;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渐肌化。

    2、化疗药物导致静脉炎的机制

  ①直接毒性作用:化疗药物作用于细胞代谢周期的各个阶段,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细胞和组织亦有一定的损伤,可以使血管内皮细胞坏死脱落。②药物引起血浆pH值改变:血浆正常pH值为7.35~7.45,超过此范围无论是偏酸、偏碱,都可以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而发生静脉炎。③与I型变态反应有关的过敏症状:阿霉素、环磷酰胺、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顺铂等均易引起过敏反应,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药液外渗导致静脉炎。④机械刺激和损伤:长期输液或静脉注射给药,使静脉内膜发生一定程度的损伤,导致静脉内膜炎。⑤药物刺激:药物浓度高,输入速度快,超过了血管缓冲应激的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均可使血管内膜受刺激导致静脉炎。⑥操作不当:如在同一静脉反复穿刺。

    3、临床表现

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首先是局部不适或有轻微疼痛,进而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按之可触及条索状硬结,严重者穿刺处有脓液,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4、预防

    4.1正规操作

    4.1.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认真做好一人一针一管,输注前严格消毒皮肤,预防感染。

    4.1.2合理使用静脉 

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原则上应选择弹性好、粗直的血管,要先远端后近端,避开关节、神经和韧带处的血管,一般不宜用下肢静脉注射。少数药物如诺维本应选用粗大或中心静脉,采用交替注射法,勿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否则易使血管受损,纤维化形成瘢痕后循环不畅,药物滞留刺激血管造成闭塞性静脉炎。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过程中应勤巡视,勤观察,注意调整输液速度,尤其是痛觉不灵敏和不配合的患者更应严密观察有无肿胀、渗出。一旦发生外渗立即关闭输液器,另接注射器进行多方向强力回抽,抽出尽量多的外渗液,并使用0.5%普鲁卡因局部封闭,然后冰敷2h。

    4.1.3掌握输注技巧 

输注化疗药物时选择针头不宜过大,一般选择6号或7号,以针身短、针头斜面小为宜,以免损伤血管。抽药针头不要直接接触患者,注射前先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作为引路注射。同时使用几种化疗药物,应先给刺激性大的,中间用少量生理盐水间隔注射。

    4.1.4深静脉留置的应用 

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进行化疗药物输入,可有效避免反复穿刺,减轻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因此,对刺激性大的药物宜采用深静脉置管。

    4.2应用物理化疗因素 

静脉炎的发生是多因素的。近年来,各医院在重视医源性预防的基础上,也逐渐重视物理、化学因素与静脉炎之间的关系。使用诺维本的患者采取冰敷等综合方法预防静脉反应,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25%,而不使用冰敷组静脉炎发生率8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说明冰敷可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在应用化疗药物前后用氢化可的松50mg加盐水250mL快速静脉输注,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4.3中医药预防

许多中草药有预防静脉炎的作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消肿止痛作用。周小平等用一帖凉(主要成分:天然薄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80例,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0级 66例(83%) ,Ⅰ级10例(12%) ,Ⅱ级3例(4%) ,Ⅲ级1例(1%) ,静脉炎总发生率为17%, 较同类报道低了很多,可见“一帖凉”对化疗性静脉炎有良好的预防作用。选当归10 g、红花10 g、血竭15 g、川牛膝12 g、玄参10 g、冰片10 g,研制成粉末,浸泡于50%酒精300 ml3~5d,制成六味醇。在诺维本注入完毕,立即在穿刺处血管近端周围至血管远端10cm内,局部涂抹,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下降。湿润烧伤膏外敷预防化疗药物引起静脉炎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局部冷敷法。化疗前后外敷新鲜芦荟可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和减轻静脉炎的程度。复方红花酊预防化疗后静脉炎疗效优于红花酊及2%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

    4.4 中西医结合预防

通常采用具有散瘀、止痛、活血、化瘀的不同种类中草药与具有抗炎、抗过敏、抗中毒,使炎症局部的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抑制5一羟色胺、缓激肽等致炎症物质释放的地塞米松配合使用,中西医结合是利用中西药各自的优势、特长,将其有机地进行结合,发挥最好的效能。金黄散外敷联合利多卡因预防化疗药物性静脉炎,能减轻局部疼痛、扩张局部血管、降低血管的脆性,能明显降低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率。马铃薯+喜疗妥软膏明显减少了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奴夫卡因联合芦荟湿敷可明显降低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如意金黄软膏外敷联合硫酸镁静脉滴静脉炎发生率降低。

    5、化疗性静脉炎的治疗

  对化疗性静脉炎的治疗,有多种方法,一旦发生静脉炎,应立即停止使用静脉输注,抬高肢体,制动休息。如有化疗药物外渗,可采用局部冷敷,以降低化疗药物的活性。如渗出较多,则可以对局部进行穿刺抽吸,以减少局部药物浓度。

    5.1中医药治疗

中草药不仅具有清热、消炎、消肿、散瘀、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还有解毒、营养肌肤、促进皮肤弹性和颜色恢复之功能为此,广泛应用于治疗输液所致的静脉炎。

艾灸加鲜姜片治疗化疗性静脉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双柏散治疗化疗性静脉炎,能保护受损静脉,能有效降低化疗药物引起的各类静脉损伤。生大黄粉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采用麻油金黄散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效果显著、安全,疗效优于50%硫酸镁湿敷。新鲜马铃薯片早期外敷防治化疗性静脉炎,获得满意效果。发现马铃薯外敷组血管保护效果明显,对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时,采取同步新鲜马铃薯片早期湿敷,能有效保护患者化疗静脉血管,延长血管化疗时限,减少血管内膜损伤,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

5.2中西医结合治疗

云南白药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化疗性静脉炎,能显著缩短治愈时间。如意金黄软膏外敷联合硫酸镁静脉滴注预防化疗性静脉炎40例恶性肿瘤患者预防化疗性浅表静脉炎,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硫酸镁联合芦荟外敷防治长春瑞滨致化疗性静脉炎。地塞米松联合土豆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临床疗效优于硫酸镁和喜疗妥药膏使用。

    5.3西药治疗 

以局部用药为主,可以局部注射利多卡因等封闭治疗。对化疗药物外渗,在局部抽吸后可以皮下注射相应的解毒药物,如氮芥/硫化硫酸钠;阿霉素/碳酸氢钠;长春新碱/碳酸氢钠;丝裂霉素/维生素C等。局部药物外敷具有操作简便、无痛苦等优点。目前临床上采用的药物繁多,如硫酸镁、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维生素B12、喜疗妥、乙醇、硝酸甘油等。

    5.3.1硫酸镁 

硫酸镁是临床上常用的外用型消炎止痛药物,它可以经皮肤吸收,至皮下后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解除血管痉挛,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从而缓解局部炎症反应,恢复血管正常功能。

    5.3.2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是穿透性强、弥散性能好、性质稳定、无积蓄性的局麻药物。临床常用于浸润、表面、喷雾麻醉,也可随药敷贴。该药局部湿敷可以引起周围毛细血管扩张,局部血流加速,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纠正组织缺氧等作用。

    5.3.3地塞米松 

地塞米松为肾上腺皮质类激素,对细菌、化学刺激和各种物理刺激所引起的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减轻炎症早期所引起的渗出、水肿、毛细血管舒张、白细胞浸润及吞噬反应,从而改善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抑制炎症后期毛细血管增生和纤维母细胞增生,延缓肉芽组织增生,可以防止粘连及瘢痕形成。

    5.3.4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可以通过神经感受器及痛觉中枢阿片受体达到镇痛作用[33]。同时还参与蛋白质、脂肪、糖代谢,保护支持营养神经鞘和血管内皮的功能,从而起到抗神经炎作用,并修复皮肤、黏膜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冼励坚[34]认为维生素B12可降低阿霉素的毒性,减缓阿霉素外渗所至的皮肤炎症反应和静脉炎性反应。

综上所述,静脉炎是输注化疗药物的常见并发症,而化疗所致静脉炎是多因素的,化疗性静脉炎关键在于早期预防和治疗。虽然中医药防治化疗性静脉炎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没有一种医疗界公认的、有效的药物。因此,防治化疗性静脉炎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在工作中总结经验,不断摸索、寻求更加安全、有效、便捷的防治措施,这将成为未来防护化疗性静脉炎的发展方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