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如何看待胃痛呢?

2016年10月11日 2681人阅读

中医将胃痛又称之为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多由感受外邪、饮食失宜、情志失调及素体脾胃虚弱所致。主要涉及西医学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病症。今天我们就中医学如何治疗胃痛做一番论述(胃癌不在讨论范围内)。中医学治疗疾病的基本特点是强调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突出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观点。1、辨证论治所谓辨证论治,简单的说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病人的病情特点,作出相应分析,然后处方用药。中医按病因将胃痛分为外邪(寒邪)犯胃型、饮食伤胃型、情志失调型、气滞血瘀型、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弱型等。下面就此问题简单讨论。①外邪(寒邪)犯胃主证:胃痛突然发作,遇寒则加重,喜温恶寒,喜热饮拒按,伴呕吐,不思饮食,舌淡苔薄白,脉弦紧。处方:良附丸(高良姜、沉香、木香、炒青皮、当归、干姜、制香附。)②饮食伤胃主证:胃脘胀满疼痛,嗳腐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呕吐后疼痛减轻,大便臭如败卵,不思饮食。舌苔厚腻,脉滑。处方:保和丸(山楂、茯苓、制半夏、六神曲、莱菔子、陈皮、麦芽、连翘)③肝郁犯胃主证:胃脘作痛,痛引两胁,攻窜不定,每因情志不舒则诱发,得嗳气与矢气后则舒,舌淡苔薄,脉弦。处方:柴胡疏肝散(柴胡、芍药、枳壳、炙甘草、陈皮、川芎、香附)④血瘀型主证:胃脘刺痛,痛有定处,入夜尤甚,拒按,食后痛甚,甚则吐血,舌质紫暗,有淤点或淤斑,脉涩。处方:失笑散(蒲黄、五灵脂)⑤胃阴不足主证:胃脘隐痛,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处方:益胃汤(生地、沙参、麦冬、玉竹、冰糖)⑥脾胃虚弱型主证:胃脘隐隐作痛,喜按喜温,得食则减,大便溏薄,呕吐清水,四肢不温,神疲,舌淡苔薄,脉沉迟。处方:黄芪建中汤和理中丸(黄芪、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人参、白术、干姜)2、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未病先防:对于胃脘痛患者除了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外,还要注重饮食和精神方面的调摄,保持精神愉快,性格开朗,劳逸结合,切忌暴饮暴食,辛辣刺激,生冷或饥饱失常,饮食以少食多餐,易于消化为宜,从而达到预防胃痛的目的。既病防变:对于已患有胃脘痛患者,我们强调要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明确病因,如胃镜、B超、X钡餐等。避免延误治疗时机。对于出现吐血等变证的胃痛患者,更是要紧急至医院做胃镜检查,以达到明确病因及判断预后之目的,不可对方拿药,自作主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