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筛查,你了解多少?

2017年11月30日 1057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唐氏儿是最常见的胎儿畸形,可导致严重畸形和智力障碍。目前全国已普遍开展了孕期唐氏儿的产前筛查工作。那么,什么是唐氏儿?唐氏儿的危害有哪些?如何在孕期及时发现唐氏儿呢?

什么是唐氏儿?

唐氏综合征(Down综合征),又名21三体综合征或先天愚型。是人类足月新生儿中最常见的染色体疾病,占染色体疾病的90%以上。如不加干预,每600-800名新生儿中就会有1名唐氏儿。

染色体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正常人有46条(23对)染色体,分别来自母亲和父亲。唐氏儿含有3条21号染色体(正常人含2条21号染色体),从而发病。

年龄

唐氏儿风险与母亲年龄密切相关,母亲年龄越大,胎儿患病的几率越大。母亲年龄小于35岁时的发生率为0.1%,35-40岁时发生率为其4倍,大于40岁时则可高达2%-5%,尽管如此,由于35岁以下孕妇是怀孕的主体人群,因此多数唐氏儿是出生于这些年轻的低危孕妇。

唐氏儿的危害

唐氏综合征患儿可出现严重的畸形和功能障碍,表现为:严重智力低下、特殊面容(面容呆滞、眼距宽、耳位低、鼻根低平、伸舌等)、精神体格发育迟滞,并可伴有其他严重的多发畸形和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消化道畸形、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白血病等。

这些患儿如无严重畸形,可存活到成年,但丧失劳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迄今没有根治方法,危害极大,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巨大负担。

唐氏筛查

理论上对所有孕妇进行羊水穿刺和染色体核型分析能检出所有的唐氏儿,但在实践中是不可能,这是因:

穿刺为有创手段,存在一定的风险;


经济花费巨大;


产前诊断的技术提供能力明显不足。


因此,通过唐氏筛查尽可能准确地发现唐氏儿高危孕妇,并对这些高危孕妇进行羊水穿刺,才是既能发现绝大多数唐氏儿又能减少穿刺风险的最佳选择。

唐氏筛查是从孕妇群体中,通过简便、经济和较少创伤的检测方法,发现怀有唐氏儿的高危孕妇,以便进一步明确诊断。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可发现约60%-90%的唐氏儿,对这些患儿及时引产,将明显减少唐氏儿的出生。

唐氏筛查的方法有哪些

不同医院和地区会根据自身条件提供不同的筛查方案。好的筛查方案应该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较低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从而能发现更多的唐氏儿,并减少不必要的羊水穿刺和由此导致的流产。目前常用的唐氏筛查方案有下列几种:

1.早孕期筛查  (孕11周~13周6天进行)

采用超声NT(胎儿颈后透明带)筛查唐氏儿的检出率为75-80%,早孕期血清学指标联合超声NT筛查时唐氏儿检出率为85%,因此早孕期联合筛查是较好的筛查方案。


但早孕期筛查无法提供开放性神经管畸形的风险,此外高风险者需行绒毛活检,而能提供绒毛活检的医疗机构很少,因此在国内开展受到限制。

2、中孕期血清学筛查(孕15周~20周6天进行)

目前国内常用的二联筛查的唐氏儿检出率为60%(即能检出60%的唐氏儿),三联筛查检出率为70%,四联筛查检出率为80%,但四联筛查国内开展不多。

3、早中孕期联合/序贯筛查

孕妇接受早孕期和中孕期两次筛查,将结果共同计算得出唐氏儿风险,将最大限度地提高检出率,降低假阳性率。单纯早中孕期血清学筛查时唐氏儿检出率为85%,早中孕期联合筛查方案(结合超声NT及早中孕期血清学指标)的检出率为90-95%。

目前北京协和医院采用早中孕期联合筛查方案,但需要孕妇两次诊疗才能最终完成筛查的过程。

检出率是在假阳性率5%的基础上计算的。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