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及异物进入呼吸道或消化道的原因及防治

2017年09月11日 1212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最为基本的临床操作,在牙拔除过程中,牙或牙根可在脱位取出时脱离医生控制而被患者误吞;另外,拔牙所使用的器械如缝合针、车针、邻牙充填物、修复体或牙结石均可意外脱落被患者误吞。牙及异物被患者吞入后,可经喉、气管及支气管至肺部,亦可经食管进入消化系统。牙及异物进入呼吸道或消化道是非常少见的并发症,但可引起较为严重的后果。根据卫生部公布的最新《医疗事故分级标准》,牙及异物进入呼吸道或消化道需内镜取出的,可构成四级医疗事故。如需手术开胸或开腹手术取出的,可分别构成三级丁等或三级戊等医疗事故,极易引起医疗纠纷,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


1.主观因素    (1)术前准备不足:所选用牙钳与患牙不匹配,患牙脱位时脱离牙钳控制,落入口咽;使用外科专用切割手机时,车针安装不牢靠,使用前未在患者口外开机观察车针运转情况,导致在患者口内操作时车针脱落;术前未仔细检查邻牙已有的充填物、修复体、牙结石情况,术中损伤邻牙致邻牙充填物、修复体、牙结石脱落;术前体位选择不当,头部过于后仰,导致患牙或异物脱落后直接进入咽腔。(2)术中操作不当:操作不规范或(和)使用暴力,当患牙或异物脱位后由于缺乏保护而落入咽腔;使用传统劈冠拔牙法,有时牙冠被暴力劈下而落入咽腔;使用外科专用切割手机时,车针卡入牙齿或牙槽骨中,将车针与手机分离后取出车针时误将车针掉入咽腔;缝合创口时,持针器未扣紧缝合针或缝合过程中松开持针器,使缝合针落入口咽;术中选用器械不当,如用牙科镊夹取脱位牙根时,由于夹持力使牙根脱离镊子而弹入咽腔。(3)意外发生后处理不当:当异物落入咽腔时使用错误的处理方式,如用手或不恰当的器械试图取出异物时,触及舌根及腭咽部,刺激引发吞咽动作,使落入咽腔的异物被患者吞下;当各种较小异物落入患者咽腔时未及时发现,忽视患者反应而继续操作,进一步引起患者将异物吞入呼吸道或消化道。(4)助手因素:当牙或异物脱位时,助手未及时使用吸引器对脱位的异物吸引或吸出。当异物落入患者咽腔时,使用吸引器不当,直接触及舌根及腭咽部,刺激患者吞咽,将异物吞入呼吸道或消化道。(5)麻醉因素:在拔除上颌后牙行腭前神经阻滞麻醉时,麻醉进针部位过于靠后,同时麻醉腭中、腭后神经,引起软腭、腭垂麻痹不适而致恶心或呕吐;当异物脱落至咽腔附近时,容易被患者吞入。


2.客观因素    (1)小儿喉保护功能尚不成熟,各种保护反射能力较成人低;老年人随年龄增加,各种保护性反射能力降低。(2)年幼患者及部分精神疾病患者,不能配合治疗,特别是小儿哭闹时,异物容易进入呼吸道或消化道。(3)部分患者咽反射敏感或有慢性咽炎,对口咽刺激反应强烈,容易将异物吞入。(4)患者处于镇静状态时,咽喉各种保护性反射能力降低,当异物落入咽腔附近时,没有咳嗽、吞咽等动作,使之易进入呼吸道。


3.预防措施:1. 术前准备充分    (1)正确选用拔牙器械,确定外科专用切割手机与持针器夹持牢靠;(2)对助手进行正规四手操作培训,加强医生与助手之间的配合;(3)正确调节椅位,避免患者头部过度后仰;(4)拔牙前仔细检查邻牙,明确其充填物、修复体、牙结石情况。对于已出现松动的修复体、充填物术前应向患者仔细交代情况,术中注意保护。对于较大的牙结石,拔牙前应去除;(5)对于特殊群体,如小儿、老人及精神疾患配合较差者,根据情况选用适当的镇静麻醉。


4.术中正确操作    (1)牙齿脱位时应注意保护,防止牙齿脱离控制落入口咽。禁止一切暴力拔牙行为。摒弃劈冠拔牙法。术中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器械,取出已脱位牙根时,应使用根钳或专用的牙根夹持镊。(2)医护配合熟练,在牙齿脱位时,助手应将吸引器置于脱位牙的咬合面处,直到牙齿完全脱位后将其吸出,避免牙齿坠入患者咽部而误吞(3)行腭前神经麻醉时,避免进针位置过于靠后,导致患者软腭、腭垂麻痹(4)术中如车针被牙或牙槽骨卡住,应使用止血钳夹持车针,缓慢将手机与车针分离。缝合创口时持针器应扣死缝合针(5)对于小儿、老人以及使用镇静麻醉者,拔牙过程应特别注意,切忌头部过度后仰。(6)当牙或异物落入口腔时,不可直接用手或不合适的器械取出,医生应适当暴露视野,由助手用吸引器将其吸出。操作时吸引器不要刺激患者舌根及腭咽,避免患者吞咽异物(7)当异物坠入咽部时,嘱患者不要咳嗽,头偏向患侧,尽量用吸引器将异物吸出。一旦患者吞咽,应嘱患者立即起身,尽力将异物咳出(8)拔牙过程重视患者反应,一旦发现患者咽喉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术后仔细检查患牙及牙根的完整情况及术区结石等异物有无缺失,确保牙及异物未进入口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