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紧张,拿东西时手抖动,这是为什么,是特发性震颤吗?
2020年10月23日 242人阅读
在当下社会里,相信很多人都有过情绪紧张、焦虑。恐惧时手抖的情况,比如上台演讲时,被很多人盯着,害怕某个事物或人时,但是有的是正常的,有的却是一种疾病了。
那么什么样子算是正常的呢,这就要说到手抖的分类了,手抖一般分为生理性手抖和病理性手抖,我们所说的正常的就属于生理性手抖,生理性手抖是指幅度小而速度快,多在静止时出现,是一种细小的、快速的、无规律的抖动。生理性手抖常在精神紧张、恐惧、情绪激动、剧痛及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出现,一旦引起手抖的上述原因消除,手抖也随之消失。这是属于正常现象的不是疾病,因为不只是你,绝大多数的人都有这种情况。
重点应该关注病理性手抖:
医学上称"震颤";是指手部随意的颤动,常为永久性的。主要分为静止性手抖和运动性手抖两种类型。其中静止性手抖是肌肉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即安静的状态下出现的手抖。这种手抖在睡觉时就可消失,手抖速度为4-6次/秒,比较有规律,典型的疾病如帕金森综合症。运动性手抖是只在运动时出现手抖,运动接近目标时抖动加重。如医生给病人做指鼻试验时,要病人伸直前臂;再用食指指自己的鼻尖;食指尖越接近鼻尖,手的抖动就越明显。运动性手抖无规律,抖动幅度大,受情绪影响而增强,常见于脑神经和上肢神经的病变。临床上引起病理性手抖的常见病有:上肢神经疾病与损伤、脑组织疾病和药物中毒性手抖。
病理性手抖里面最普遍的就是特发性震颤了,那么特发性震颤是什么呢?
特发性震颤,顾名思义就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出现震颤的表现,它是肢体肌肉的一种非自主但是有节律性的震颤,通常由上肢开始震颤,逐渐影响头、腿、躯干、发声和面部肌肉。部分患者是从头颈部、舌头或是声音为颤抖的开始,但是极少有患者是从腿部开始的。当患者在执行某些精细活时,如拿水杯、绑鞋带或是拿针线等动作时会加重震颤。随着年龄的增加,特发性震颤震颤频率会稍微下降,但是幅度会大幅度增加,导致较为严重的功能障碍,患者难以控制震颤,影响工作和生活,且有较大几率引发帕金森病。
其次我们要谈一谈特发性震颤对自身的影响与危害:
1、通常特发性震颤对性格内向者的心理影响更为明显,这些患者忧心如焚或坐卧不安,虽积极寻求治疗却见不到效果。大部分特发性震颤患者在心理上都有一些障碍,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年龄、性别、个性和社会家庭环境的不同,特发性震颤对患者心理影响有很大的差别。
2、因手抖头抖表现在外表,加之人们认知的缺乏,很多患者对疾病会产生严重的负面情绪,出现敏感、脆弱、消极、易怒、紧张、悲观、焦虑等。手抖头抖疾病还会造成手抖头抖患者严重的自卑心理,长此以往出现自闭倾向,这些负面的心理如果处理不当,则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社交,引起交际障碍。
3、儿童、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手抖头抖对形象有着严重的破坏,手抖头抖患者的负面情绪与压力长期得不到排解时极易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精神疾病,对外界极为敏感。当他们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很难再与外界建立正常关系。
4、特发性震颤是一种慢性的进展性疾病,这也导致了为什么病情起初的时候影响并不大,它会随着时间和年龄的推移而逐渐加重,并且特发性震颤的患者患帕金森病的几率也要比正常人大很多,而且当你做一些细小事情的时候会发现手不受控制的抖动,比如吃饭,写字,拿杯子等等,这也导致了病情严重后患者生活无法自理的情况发生。
特发性震颤的中医分型辩证:
1.髓海不足久病或年迈肾亏精少,或年少禀赋不足,或七情内伤,凡因事太烦则伤神。精生气,气生神,神伤则精损气耗,脑髓不足,神机失养,筋脉肢体失主而致。
2.风阳内动中年以后,肾精渐亏,若加之劳欲太过,或药物所伤,致使肾气不足,肾精亏耗,肾水不能滋养肝木,筋脉失濡,木燥而生风,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心神失主则筋不能自收持而生震颤。也有因情志郁怒伤肝,气机不畅,阳气内郁化热生风而致。
3.气血亏虚或饮酒无度,嗜食生冷肥甘,或思虑伤脾,或药物所伤,致脾胃受损,中焦失于运化,水谷不能化生气血,则气虚血少,阳弱阴亏。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今阳弱阴亏,阳气不能上煦于头,阴精不能充养于脑,神机受累,筋脉肢体失司失控而生震颤。
4.痰热动风多因脾肾亏虚,水津运化失常而生痰,痰湿郁久而化热生风;也有因外感风湿热毒,邪留于心,伤及肺脾,心不主五脏,肺失通调,脾失转输,痰饮内生,积久生热,热极生风。风火痰热流窜于经络,困扰于神机,筋脉失司失控而致。或有痰湿之体,积年累月,阻滞气机,气不行血而瘀滞,痰瘀阻痹经脉,气血不运,肌肉筋脉失养而不能自主者为震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