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
2018年08月23日 819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PFPS)也称为髌骨股骨疼痛症候群、髌骨软化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引起膝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与髌骨周围肌力不均衡,导致膝关节屈伸时髌骨运行轨迹不良有关。
此外,髌股关节应力增大、劳损及外伤,股四头肌弹性减退,髌骨活动度受限,髌骨外侧支持带挛缩等均是重要致病因素。患者大多主诉髌后或髌周疼痛,疼痛在膝关节屈曲时明显,且运动型患者较多见。
解剖与生物力学
髌股关节由髌骨和股骨髁组成,其中髌骨作为杠杆,起增加髌股关节、股四头肌和髌腱瞬间力臂的作用。研究发现,膝关节屈曲20°时髌骨开始与股骨髁接触,随着屈曲角度的增大,接触愈加密切,膝关节屈曲90°时接触面积达到最大。
髌股关节的稳定因素有动力性和静力性两个方面,两者共同保持髌骨的运行轨迹,即保持髌骨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能在股骨髁间切迹中正确滑行。
动力性稳定因素由股四头肌肌腱、髌腱、股内侧斜肌(VMO)、股外侧肌和髂胫束提供,其中股内侧斜肌是唯一保持髌骨稳定性的内侧肌肉,其作用至关重要。静力性因素由关节囊、股骨髁、髌骨内外侧支持带和髌股韧带提供。
任何引起制衡力量不均匀的因素均可影响髌股关节的稳定性,从而使髌股关节软骨面、髌骨、股四头肌肌腱和周围软组织的受力分配产生偏差。如人在平路行走时,髌骨受力相当于自身体重的1/3~1/2,登楼梯时受力相当于体重的3倍,而下蹲时受力7倍于体重。
髌股关节运动学
伸膝0°位:髌骨位于髁间沟近端,关节面无接触;
屈膝20°-30°:接触点为髌骨下极,髌骨大部位于髁间沟外(易于出现慢性髌骨半脱位);
屈膝60°-90°:髌骨完全位于股骨髁间沟内,关节面接触面积最大;
屈膝135°:接触点位于髌骨上极,为外侧和残余关节面。
常见病因
髌股关节压力增大、劳损、外伤、股四头肌弹性减退、髌骨活动度受限、髌骨外侧支持带挛缩,以及解剖发育不良等,均为PFPS的重要病因。此外,下肢解剖紊乱(Q角增大、扁平足、距下关节内转等)是PFPS的潜在原因。
常见临床表现
临床上,患者大多主诉膝前疼痛,多为髌后、髌周或髌下疼痛,疼痛间歇发作并进行性加重。
主要临床表现有患膝僵硬和疼痛,尤以患膝长时间屈曲时明显,即所谓“电影院膝”。
在髌股关节明显受力(如上下楼梯、蹲起和跑步)时,疼痛更为显著。有趣的是,有些患者很难明确定位膝部的疼痛点。部分患者双侧发病,外伤可加重症状。
此外,还有患者主诉膝关节“打软腿”(giving way)。PFPS患者往往伴发患膝屈伸时僵硬,伴有关节内弹响和摩擦感,但关节交锁较少发生。
评估诊断:
主观评估:体图、主要症状问诊、病史询问
客观评估:
1.姿势观察:步态、下肢力线、Q角、足弓、股四头肌形态;
2.主动运动:主动开闭链屈伸膝、单腿负重下屈伸膝;
3.被动运动:被动膝关节运动、髌骨运动;
4.肌肉长度和肌力测试;
5.特殊检查:髌骨研磨试验(Clarke征)、髌骨主动研磨试验、髌骨外移试验、Zohler征、恐惧试验、抽屉试验、内外翻应力试验、麦氏征等;
6.触诊;
7.诊断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