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交替,谨防心脑血管发病!

2017年11月06日 1012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人数已经超过了2.7亿人。它是所有疾病死亡原因之首。除了高的致死率以外,还有致残率,超过有50%以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生活无法自理。


秋冬季交替,心脑血管发病率、死亡率明显上升

据统计,我国每年秋冬之交的10、11月是脑梗、脑出血、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病高峰期。

此时南方正在秋冬交替之际、北方已入冬,甚至东北已经下雪了,我们要给有心脑血管病的朋友提个醒,请注意身体变化,也要注意下面这些,安然度过这漫长的秋冬。

1、颈部保暖,防止斑块脱落

秋冬季节要注意保暖,颈部的保暖最为重要!颈动脉狭窄、斑块是检出率越来越高,同时也是越来越受重视的心脑血管发病基础之一。

颈部受凉,颈动脉会急剧收缩,刺激到颈动脉板块,颈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一旦脱落,会给心脑血管造成重大打击,甚至引发脑梗、心梗,并有可能威胁生命。

所以,秋冬季节,一定要注意颈部的保暖,穿高领衣服、戴围巾围脖、系好衣服扣子。也要避免颈部的突然扭转动作。有条件,可以明确是否有颈动脉板块的情况,如果有,可以按照遗嘱用药。

2、睡前别喝酒暖身

秋冬天气太冷,很多人会选择在睡前喝一口,暖暖身,还能帮助睡觉。但是这样做很危险。

酒精可以直接刺激人体的中枢神经,使得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十分危险。如果在睡梦中发病,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

想要暖身子,可以睡前泡泡脚,喝杯热牛奶。用电热毯暖暖床,睡觉的时候关上电热毯,如果担心会冷,就在被窝里放个热水袋。

3、保暖、保暖、保暖

重要的事要说三遍,所以,保暖非常重要!因为:

寒冷会使血管痉挛,增加血管内斑块脱落的风险;

血管收缩、痉挛的同时,血压也会随之迅速上升,血压的迅速上升,是直接诱发卒中、心梗发病的直接原因;

同时,在寒冷的环境里,人们不容易感到口渴,喝水比较少,从而导致血液黏稠度变高。血液黏稠度升高可以损伤血管内皮,为斑块和血栓的形成创造条件,影响心脑供血。

所以,出门衣服要穿暖,起床、出门、睡觉这三个时间段内,身体经历的温差是最大的,一定不要受冻。白天可以喝些姜汤,下午适当运动。

4、预防感冒很重要

有人会说,心脑血管疾病和感冒有什么关系?别说,还真有关系!感冒出现的咳嗽、气喘等症状,会直接影响人的肺功能,而肺功能下降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有些有心脏病的朋友还会有这样的经历,明明最近挺好的,但是有天没注意着凉了,感冒了不是,心脏病也犯了。

所以,有心脏病的朋友,一定要注意预防感冒,在注意保暖的同时,也可以选择注射疫苗。

5、房颤要赶紧吃药,千万别马虎

另一个容易形成致命栓子的因素就是心脏的房颤。临床观察发现,有相当多的中老年人不知道自己有房颤。

房颤容易形成血栓。血栓随着血液进入循环系统,会形成脑梗、肺栓塞等重大疾病,甚至可以诱发猝死。

有冠心病、高血压、心衰的朋友,更是要注意是否有房颤出现,明确这个情况一般心电图就可以。对于房颤,最佳治疗用药为华法林,而不是人们所熟知的阿司匹林。(用药请遵医嘱)

6、饮食有节,适当运动

天气一冷,我们的身体就会提醒我们:多吃一些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来保暖,于是我们就很有食欲,想吃很多东西。

同时天气一冷起来,很多人就会放弃出门散步等锻炼的习惯。每天不能晒到太阳,体内维生素D缺乏,这也是诱发心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两者相加,就很容易出现一个问题:血脂高了,血栓形成的风险也高了。

所以秋冬季节,饮食上还是要控制的,油腻的食物还是要少吃,觉得冷,可以多喝些清淡的热汤来提供热量。适当的运动,也可以产热,并且能防止血脂升高、血栓形成。害怕早晚太冷,可以选择上午或者下午,有条件在室内活动也很好。

7、洗澡的时候,要小心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洗澡的时候都要格外小心,在沐浴过程中出现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人非常多。

在南方,室内没有供暖,环境冷,而水是热的,这一冷一热的刺激就会使血管扩张、收缩补稳定,造成血压的变化,发生危险。

在北方,很多人习惯去澡堂洗澡,洗澡过程中还好,室内温暖、水温也适当,危险在于出门的时候。刚洗完澡,血管处于扩张的状态,如果不稍微休息一下马上就出门,室外的冷空气让血管、肌肉骤然收缩,血压也会随之变化,危险也就容易发生。

8、便秘最危险,通畅很重要

用力排便的时候,腹压增大,血压会骤然升高。特别是在便秘发生的时候,如果再屏气用力,全身肌肉和血管都会发生收缩、紧张,导致更多血液充盈颅内血管。这个时候静脉回流一旦稍微受阻。颅内的血管压力就会增加,导致脑出血的发生。

排便的时候还有另外一个危险因素,就是起身的时候,如果突然起身,特别是蹲姿,会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这也是脑卒中突发的常见因素,所以起身一定要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