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气阳明汤”医生组针对小脑萎缩诸痿症治疗办法皆依据方论,“和营卫、取阳明、调虚实”,治以回阳救逆,则五脏阳气来复,气机升降调和,阴阳恢复平衡。
在小脑萎缩患者的辩证中,阳虚是非常普遍的,这一点,我们已经谈过了很多次。当小脑萎缩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此时患者阳气衰微,阴寒内盛,四肢逆冷,恶寒踡卧,精神萎靡,在这个时候非得下温热药物以回阳救逆、振奋阳气不可。
而上热下寒、虚阳上浮一定是伴随着明确的阳虚症候。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下面阵阵发凉,上面阵阵发热。比方说,在面诊时,你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患者明明是四肢怕冷,穿着厚衣服,但仍然喜欢吃凉的。这个时候就要去考虑是不是上热下寒。
如果再去仔细问一问患者的情况,那么一般都会有夜尿频多,腰膝酸软无力。
如果患者再有脉象沉弱,舌苔薄白,舌黯淡,舌体虚胖。
那么这个时候,患者的问题就是典型的上热下寒、虚阳浮越。
下寒,说的就是下焦肾阳不足。一般来说,上焦郁热极容易导致下寒,这是因为人体内的阴阳是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在上的阳气被郁而不能下达,则必然导致下焦的阳不足而生内寒。
从症状来说,舌体虚胖、脉沉弱、四肢怕冷、夜尿频多、下肢乏力,这些个都是肾阳不足的体现。
而真阳之气不能下达,待不下去了,只好往上飘。这一飘,来到头面部,使得颜面阵发性地潮热。这就是虚阳上浮。
所有这些,从本质上讲,就是肾阳不足、下元虚寒,导致虚阳上浮。所谓上热下寒,就这么来的。
上热下寒能引起的症状还有很多,比方说虚阳上浮,患者会有头晕头重的情况。
所以,“行气阳明汤”医生组主治医师褚尊贵大夫常说:
“中医治病辩证是根本。”
就像上面这种情况,如果说只看到上热,而盲目用“清热解毒”的药,那就是大错特错了。上热是假象,真像是下寒。
那么,应该怎么治呢?
一般医家都是以大补肾阳的方法,引火归元,温阳益气,化散阴寒之气。这种做法本身没什么大问题,对于一般的患者也是可以这样用的。但是,对于小脑萎缩患者而言,临床上用药却不尽然。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认为:小脑萎缩患者如果是水火不济、中焦不通、阴盛于下、虚阳上浮而上热下寒。那么这个时候,一味补虚,或者一味驱邪都是不可取的。
褚尊贵大夫认为:治痿独取阳明,实际上是在治阳明之火。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治疗小脑萎缩重在“取阳明”。但一味压制阳明之火也是错误的。
那么,该怎么“取”呢?
补水于火中,降火于水内,合胃与肾而两治之。胃火不生,自不耗肾中之阴;肾水既足,自能制胃中之热。自然骨髓增添,燔热尽散。
因为“上热下寒”本质上是胃火煎熬肾水,只有这样,才能补中有降,降中有补,达到泻火补水的目的。
用药的话,可以在“行气阳明汤”中加黄连、黄芩、黄柏。
黄连可以解毒,善于清心火和胃火,黄连还可以燥湿,湿容易困住脾胃,黄连可以将湿气清除,把脾胃解救出来,所以从这一点来看黄连还能健脾;
而黄芩的加入,更加增强了黄连健脾胃的效果,因为黄芩可以降相火,相火上炎必定会导致胃气上逆,黄芩加上黄连之后,胃气上逆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补水的黄柏,黄柏一方面可以清泻下焦之火,另一方面可以滋补肾水,肾水足了自然就能压制住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