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就是痔疮?应及时排查这6类疾病
2017年04月14日 47756人阅读
一、痔疮:痔疮的便血往往是随排便呈滴出或喷射出,颜色呈鲜红色,伴或不伴有肛门部肿痛,往往在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及大量饮酒后出现。市面上的一些对症的痔疮膏有一定的疗效,但妊娠期的女性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因为大部分痔疮膏含有行气活血的药物。
二、肛裂:肛裂的便血颜色多呈鲜红色,往往滴出或手纸擦拭可见,一个重要的伴随症状是便时的撕裂样疼痛,以及便后的由于肛门括约肌痉挛导致的痉挛性疼痛。一个重要的诱因就是便秘。因此,改善便秘的情况,肛裂才可缓解。
三、上消化道出血:此类大便往往呈柏油状或黑红色,发现此类情况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粪常规 隐血”检查。治疗建议在医师的指导下内科外科综合治疗。
四、单发的肠道息肉:此类疾病便血色鲜红,血与大便不混,少数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和腹部不适如腹痛等。此类疾病一定要及早切除,预防癌变。
五、多发的肠道息肉:可出现粪便带血混有粘液,腹痛等症状。此类疾病往往在行肠镜检查时发现,多考虑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此类疾病要及时就诊,谨防出现危重表现。
六、肠道恶性肿瘤.此类疾病初期以无痛血便为主,中晚期多出现暗红色血便混有粘液。期间多伴有大便习惯的改变,如便意频繁、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等,粪便形状也随之变细。在此,小编要强调的是,由于认识不足导致延误的中晚期肠癌,不仅治疗效果差、费用高,还有可能需要做“人工肛门”,严重影响术后生活质量。
便血的问题,可大可小,切因为自身认识不足而延误病情。建议40岁以上的人,每一年进行一次大便隐血检查,每2—3年行一次全肠镜检查。如果有遗传性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建议在35岁以后就开始行粪便隐血和全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