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几个误区!
2022年10月04日 756人阅读
帕金森病是由于脑内一种叫黑质的神经元坏死,使黑质神经元生产的多巴胺物质减少,从而表现为肢体不自主抖动、肌肉僵硬和动作缓慢等三大症状。帕金森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很常见,病情呈缓慢加重,目前所有治疗都不能彻底根治,但如纠正治疗中的误区,合理治疗,病人可长期控制症状。
一、吃药时期误区 帕金森病病人不是吃几个疗程药后症状缓解就可停服,而是如果一旦吃上,需要终身吃药。药物治疗最有效的时间一般只有4~6年,随着吃药时间延长,疗效越来越低,剂量越来越大。长期吃药后会出现肢体不自主舞蹈样动作和药效作用来去无踪的副作用。因此,过早或过晚服用药物都是错误的,我们应尽量推迟吃药时期,如果症状轻微,可以暂时不吃药,但如果症状明显,就应该及时吃药,以控制症状。
二、药物选择误区 有的病人一开始吃药就选择效果最明显的多巴胺济剂,如美多巴和息宁,该类药物效果明显,但可能使副作用提早出现。因此,对年龄较轻的早期病人,应选择多巴胺激动剂,如泰舒达和森福罗等,该类药物虽然效果欠佳,副作用明显,但可推迟药物副作用出现;对年龄较大的早期病人,可应用多巴类药物。随着病情发展,需要的药物剂量越来越大,因此吃药需要做到“细水长流,不求全效”,即剂量尽可能小,长期规律地服用,能达到80%左右效果即可。
三、外科治疗选择误区 到中晚期,吃药效果不理想,即使药量加大,药物疗效也不满意,症状影响到工作和生活,或药物副作用较大,应考虑用外科治疗。在早期,症状较轻,吃药效果又好,不需要手术;在很晚期,即使手术,效果也不理想。脑起搏器是近三、四十年来帕金森病治疗上的最大进展,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外科治疗方法。手术在脑内神经核团植入电极,把脉冲发生器埋藏在胸部皮下,脉冲发生器发出电刺激,通过皮下导线,传到脑内电极,抑制不正常的神经放电,使其改邪归正,消除症状。目前全就球有数以万计的帕金森病病人接受了脑起搏器治疗。我们于2000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脑起搏器治疗,目前已治疗帕金森病1500人,取得满意效果,没有发生永久性并发症。
四、脑起搏器认识的误区 脑起搏器治疗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刺激参数可通过体外电脑程控,疗效持久,但也只是控制症状。对双侧症状的帕金森病病人可双侧同时手术,一次手术解决所有症状。脑起搏器治疗不破坏脑组织,手术十分安全,是一种可逆性的神经调节治疗,也不影响今后新的方法治疗,不足之处是费用较高,起搏器电池耗完后需要更换脉冲发生器。
五、毁损术治疗 帕金森病另一个外科治疗方法就是毁损术,即通过射频热凝脑内异常兴奋神经核团,来消除帕金森病症状。平时我们听说的“细胞刀”就是这种方法。毁损术治疗较经济,如果做一边,可控制对侧肢体症状。但是它是一种破坏性手术,约4~10%%病人术后出现脑出血、靶点偏差等并发症。毁损术一般只能做一侧,如果做双侧,并发症高达30%。因此,目前国外很少有人做毁损术,国内做这种手术的人数也在减少,但单侧毁损术还是比较适合由于经济原因不能进行脑起搏器治疗的单侧症状帕金森病病人。
六、药物和脑起搏器对立认识的误区 两者治疗互不对立,吃药不是为了不手术,手术也并不为了不吃药。因为在中晚期,即使加大药物剂量,疗效持续时间也很短,效果有限,病人大部分时间处于无药性作用状态,而起搏器治疗主要目的是改善病人的无药性作用时的症状,大大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吃药剂量。因此,对中晚期病人最佳的治疗手段应是“一手拿着多巴胺药物,一手拿着脑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