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移植治疗肌张力障碍效果如何

2018年07月17日 733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焦某从2008年开始出现运动障碍,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推移逐渐出现两个胳膊不自主运动,平衡能力差以及肌张力增高的情况,究竟是何怪病导致焦某出现身体异常的情况呢?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李楠

        

来自河南的未婚青年焦某从2008年开始出现运动障碍,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推移逐渐出现两个胳膊不自主运动,平衡能力差以及肌张力增高的情况,究竟是何怪病导致焦某出现身体异常的情况呢?原来焦某患上的是一种锥体外系类疾病——肌张力障碍。曾经服用药物效果改善并不明显,对自身疾病不放弃的焦某在网上查询到一种干细胞移植的方式治疗肌张力障碍,仿佛看到一线生机的焦谋进行这项技术的治疗,可是进行了两次干细胞移植效果并不力量,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肌张力障碍焦某是如何进行正确治疗,改善症状的。

 

 肌张力障碍患者病程记录:

焦某,男29岁,未婚,焦某于2008年无明显原因出现口吃,运动协调能力差,情绪不稳,稍烦躁。后来感双手指伸不开,逐渐发展至双上肢不自主运动,手指灵活度差,平衡差,肌张力高。先后给予中药、针灸、西药(激素、氯氮平)等治疗无明显效果。后在上海华山医院就诊,考虑“运动神经受损”、给予口服卡马西平、安坦效果不明显。患者每年两次行神经干细胞移植,最后一次为今年1月。患者部分症状仍然存在。现右上肢屈曲强直,双上肢不自主活动,双手掌指能伸开,拿东西不准确,走路不稳,会摔跤。口服“氯硝西泮”每日早晚各1/4片,自诉对肌张力稍有效。今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肌张力障碍”之诊断收入院。自发病以来,精神、睡眠可,食纳尚可,大小便无异常。

 

鉴别诊断:

1、继发性肌张力障碍:由脑炎或药物中毒所致,目前无证据。

2、肝豆状核变性:20-30岁起病,表现为震颤、肢体僵硬及吞咽障碍等,有K-F环,外院已排除。

3、痉挛性斜颈:表现为颈部局部肌肉强直屈曲,不累及躯干及四肢。

4、小脑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共济运动障碍,且随年龄增长而加剧。

 

诊疗计划:1、积极完善各项常规检查。2、进一步明确诊断,积极术前准备,拟于近期行手术治疗。

    

术后当日记录:

    患者今日在全麻下行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全麻满意后,安放头部定位器顺利。MRI下行头部靶点解剖学定位,内囊结构清晰,双侧STN核显示良好。定位完毕后送入手术室,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单。以双侧额部距眉间中点约10. 125px,中线旁开87.5px为钻孔点。行双额部切口,呈弧形切开头皮。颅骨钻孔,骨缘涂布骨蜡。星状切开硬膜,电灼皮层。根据术前定位,先于右侧STN核准确置入电极,Stimlock固定电极,将电极尾端穿至对侧切口,包埋电极导线,缝合右侧头部切口。同样置入左侧STN核电极,Stimlock固定电极。将双侧电极连接外挂导线,从后方皮肤穿出,缝合固定,在左侧皮瓣内包埋双侧电极导线,缝合左侧头部切口。卸载立体定向装置,患者取仰卧位,包扎敷料。术中出血不多,生命体征平稳,术毕安全返回病房。王学廉主任医师指示术后予以头孢曲松钠29/日预防感染,血凝酶止血及神经营养、补液支持等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遵嘱执行。

 

患者出院记录:

     患者无新增特殊不适,开机后症状较前稍有好转,精神、食纳、睡眠可,大小便无异常。生命体征平稳,无发热。查体:意识清楚,言语困难。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应灵敏。无眼球震颤。面部表情紧张。双上肢不自主运动减轻。肌力检查良好双侧巴氏征阴性。伤口已拆线,呈I/甲愈合。王学廉主任医师查房示:患者病情平稳,术后恢复良好,可予明日出院,告知出院医嘱。遵嘱执行。

 

脑起搏器手术治疗肌张力障碍的原理和术后效果?

      肌张力障碍是以肢体的某一部分出现不自主运动起病,患者身体会发生不自主扭曲运动;早期仅在情绪激动或快步行走时,偶尔出现肢体的扭曲运动。逐渐在走路、站立时也可出现这种异常不自主运动。 最终发展到上半身或者整个躯干出现不自主的运动,如手舞足蹈等等,当出现这种情况患者应该及时去三甲医院神经内科或者功能神经外科做详细的鉴别确诊,一般采用药物治疗或者肉毒素等方式效果不大,目前国际上治疗肌张力障碍最先进的方式为手术治疗(脑起搏器),手术原理主要是通过立体定向定位技术将患者脑中异常核团精确定位植入电极后,链接身体导线在胸口皮下埋入刺激发生器(俗称电池)通过体外弱电流的刺激调节,可以很好的实现控制身体异常行为,恢复正常生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