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恶性肿瘤的心理治疗和中医康复

2017年11月17日 9877人阅读

随着空气质量的日益恶化,未来我国潜在的肺部肿瘤的发病率会有明显上升,那么对于恶性肿瘤病人的术后康复治疗及心理干预显得十分重要。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目前,对恶性肿瘤的治疗以手术、化疗、放疗、介入、免疫和中医药治疗为主。由于心理因素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转归关系密切,因此,在对恶性肿瘤进行综合治疗的同时,将心理治疗与康复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治愈率和生存率,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1恶性肿瘤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在古今中外的医疗实践中得到共识。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已经意识到恶性肿瘤的发生与情志因素即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如朱丹溪认为“忧怒郁闷、朝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是乳癌的致病因素。我国胃癌综合考察流行病学组(1981)调查结果表明:与胃癌相关的人格特点为社会内向、抑郁、不灵活性。其中北京地区调查表以“好生闷气”居胃癌各类危险因素之首。一项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量表对癌症病人的测试表明,否认、压抑、绝望的心理状态与癌症的发生有关。


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也容易扰乱个体内环境的动态平衡而导致癌症。美国康复与癌症中心教授Miller指出,有些长期存活的(15—20年)病人突然复发,究其原因,发现前6—18个月内有严重的心理应激;对1400对“夫妻癌”患者的调查表明,配偶一方患癌症或死于癌症的心理应激可引起另一方患癌。我国学者有项调查表明,76%的癌症病人发病前有明显的精神刺激因素。[1]


2恶性肿瘤病人的主要心理特征及临床表现

恶性肿瘤一旦被确诊,病人往往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而丧失了能治好、可活下去的希望,终日处于失望、沮丧、消沉之中,情绪变得抑郁、焦虑、愤怒、绝望甚至产生自杀意念、自杀行为。中医七情中的忧、思、悲、恐、惊、怒更为常见现象。癌症病人的心理特征主要有:


2.1悲伤、焦虑、恐惧心理

对手术的风险、手术预后的担心;对放化疗的痛苦、毒副作用的顾虑;自费病人经济负担骤然增加,治愈希望渺茫,害怕人财两空;对介入、免疫、中药治疗疗效不确定性的担忧;看见危重病人的状况联想自己的预后等等,都能使病人产生悲伤焦虑恐惧的情绪反应。


2.2依赖心理和自尊心过强

恶性肿瘤病人确诊后,其家属普遍有内疚、自责感,使病人产生依赖心理,增强了“病人角色”。恶性肿瘤病人对人际关系的敏感性增强,医务人员的一些表情、动作、语言会对病人产生暗示意义,认为对其隐瞒了病情,甚至怀疑医生诊断有误,护士护理不当。当自己的某些要求不能满足时,常可因一点小事而大发雷霆,表现为自尊心过强、易激惹。


2.3缺陷心理和绝望感

因手术和化疗而丧失躯体或功能的完整性,会给病人带来难以愈合的心理缺陷。如乳腺癌术后影响外观、口腔癌术后丧失语言能力、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导致毁容、未育女性子宫切除后生育功能的丧失、前列腺癌和睾丸癌切除术后性功能的缺失、甚至因化疗后头发暂时脱落等等。这些病人大多自卑、孤独、自闭、回避,内心有很强的压抑感和绝望感。


3重视恶性肿瘤病人心理治疗与康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与病人的生活质量。

不论是古代的医学家还是现代医学都已认识到癌症是一种心身疾病。《黄帝内经》曰:“精神不进,志意不治、病乃不愈。”华佗的《青囊秘录》对心理治疗的重要性有着生动的描写:“夫形者神之舍也,而精气之宅也,舍坏则神荡,宅动则气散,神荡则昏,气散则疲,昏疲之身心,即疾病之媒介,是以善医者先医其心,后医其身,其次医其未病,若夫树木之枝皮,花草之根蘖,医人疾病,斯为下矣。”强调通过医生的治疗达到患者的心理健康是治疗的最高境界。


临床上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经过有效治疗病情得到缓解的病人,情绪乐观者复发率低,生存期长;情绪悲观者复发率高,生存期短。心理免疫学理论认为,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途径是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轴,即不良的心理因素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削弱免疫系统而导致癌症复发的。
由此可见,医务人员如能通过心理治疗的方法帮助病人正确评价恶性肿瘤,坚定治疗信心,就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病人的生活质量。


3.1营造轻松乐观的就医氛围,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病人树立信心。

恶性肿瘤病人不论在住院治疗还是门诊就医期间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患者群体,他们在体会自身疗效的同时,也常互相关心,以群体的疗效为依据评价医生的业务技术水平。医生在为患者提供疗效确切的治疗的同时,要仔细体会患者的心理,注意将他们的负性情绪降到最低。心理学中“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表明:个体对诱发事件(A)的看法与评价的合理性(B),会直接影响到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C)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即恶性肿瘤病被确诊后(A),个体认为其是可治疗能康复,还是“绝症”无法治疗(B),将直接关系其情绪与行为是开朗、乐观、积极的,还是抑郁、焦虑、绝望的。因此,医生要用浅显易懂的科学道理为患者释疑难惑,以治愈者与好转者的事实现身说法,以坚定的语气告知病人合理情绪和对癌症的正确认知在治疗中的积极作用,从而帮助病人树立信心。使他们深切地体会到,就诊的过程不仅能减轻和消除躯体的痛苦,而且通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和患友关系,还能减轻心理压力,体验积极的心态。这样的氛围无疑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是我们每个临床医生都应该努力追求的。


3.2以“阳性强化法”调动病人及社会支持系统的力量,增强医嘱的依从性。

将“阳性强化法”用于恶性肿瘤病人,是指对其就医过程中的适当行为及时给予奖励、表扬,以调整其心态,增强遵守医嘱的依从性,以利全面康复。[2]病人的点滴进步都应被鼓励,如负性情绪的逐渐减轻至消失;不仅关心自己而且能关心他人;逐步摆脱“病人角色”,生活努力自理;对躯体残缺的接受并努力设法克服困难予以功能上的弥补;女性患者即使光着头也能坦然面对他人的目光;对疾病进展不确定性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主动回归社会过正常人的生活等等。


“阳性强化法”不仅医生要注意运用,而且要指导病人的社会支持系统即家属、亲友、同事、邻居、病友适时应用,使病人体会到其个体的生命价值与他人的密切相关性,从而能以乐观的情绪和积极的行为将治疗进行到底。


3.3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指导病人,改变其不良的生活环境,远离致病因素。

针对恶性肿瘤病人的发病因素、发病情况和性格特点,改变不利于治疗的各种因素。如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烟酒嗜好;利用其特长鼓励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远离具有辐射物质和化学致癌物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通过练习“呼吸放松法”减轻身心压力和紧张感,使之重新体验轻松、舒适、宁静、愉快的心情,达到心理康复的目的。


3.4运用“疏泄支持疗法”,以情胜情,舒减压力。

喜怒哀乐乃人之常情,被确诊为恶性肿瘤的病人出现阶段性的负性情绪亦在情理之中。要了解病人产生悲伤的各种因素,并给予安慰和支持。鼓励病人尽量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避免将其长期郁结于心中。“疏泄支持疗法”与中医的“七情相胜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如面对晚期病人,也可适当地与其讨论生命质量的问题,那些经过极度痛苦得到心灵升华的病人,经过理性的思考,会意识到生命的质量比生命的数量更珍贵,从而从容安排有关事宜,加深对维护生命质量的自觉性,在不知不觉中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此即“七情相胜法”中的“以思胜恐法”。


3.5结合中西医药物治疗,改善恶性肿瘤病人的精神状态。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中被确诊患有抑郁症、焦虑症者,应及时转介给精神科医生,使之规范地使用抗抑郁、抗焦虑的药物以帮助减轻、消除症状。也可用中药疏肝解郁、理气化滞之法,以柴胡、郁金、青皮、陈皮、枳壳、乌药、木香等辅助治疗,以改善病人的精神状态。


总之,中医的整体观念与现代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之间有着相同的哲学基础,重视恶性肿瘤病人在综合治疗全过程中的情绪和情感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心理治疗和康复体系,就能在有效提高治愈率,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改善生命质量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