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简介

2021年03月20日 828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强迫性障碍又称为强迫症,是指一种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强迫性障碍的核心表现为强迫观念或者强迫行为,或两者同时存在。强迫观念是指头脑中反复出现的,不需要的闯入性的想法、怀疑、表象或冲动,患者通常认为这些传入性思维是不可理喻或过分的,不仅与自己的价值观相违背,也令患者感到痛苦,并试图抵制他们。强迫行为是重复的行为或者心理活动,继发于强迫观念,受其驱使而实施。大部分的强迫行为是非自愿的,但很少受到抵抗。强迫行为既可以表现为某种可以被觉察的外显性行为,比如反复检查门窗是否锁好关好,也可以表现为某种不被觉察的内隐性心理活动,比如在心里重复某个特定的词语或者句子。强迫性障碍是较为常见精神障碍,一种终身患病率较高的精神障碍,可见于世界各地不同的种族与文化群体。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强迫性障碍列为十大致残性疾病之一,它是一种不断被研究和认识的疾病。多数患者认为这些观念和行为没有必要或不正常,违反了自己的意愿,无法摆脱,为此感到焦虑和痛苦。男女患病率没有差异,但在疾病表现形式上略有不同。女性患者中强迫性清洁和洗涤较多,而男性患者中与性、数字内容相关症状,或者强迫迟缓症状更为常见。强迫性障碍的症状怪异和多变,病程迁延,容易慢性化,很多患者早期并不主动寻求医治,致残率较高,对婚姻、职业、情感、社会功能等都有严重影响。在患者第一次就诊前,病史可能已经长达10年之久。目前强迫性障碍在ICD-11和DSM-5诊断标准中是新的独立的疾病分类。强迫性障碍与其他精神障碍具有较高的共病率,比如抑郁障碍、社交焦虑障碍、惊恐发作、进食障碍、抽动障碍、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等共病。共病不仅造成强迫性障碍的诊断和治疗上的困难,也会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目前强迫性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者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有时还可以采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是强迫性障碍的最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舍曲林、氟伏沙明、帕罗西汀、西酞普兰等目前是一线治疗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如氯米帕明对于强迫性障碍效果较好,但是其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以联合抗精神病药物,特别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阿立哌唑、喹硫平、奥氮平等,能够取得较好疗效。强迫性障碍的发病与患者病前性格、婴幼儿期的生活经历、社会心理因素以及精神创伤等密切相关,单靠药物有时效果不够好,因而经常配合适当形式的心理治疗。目前强迫性障碍的主要心理治疗方法有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森田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其中暴露疗法和反应预防是治疗强迫性障碍常用有效的行为治疗方法。目前可供选择的物理疗法有经颅磁刺激(TMS)、深部脑刺激(DBS)、改良电休克疗法(mECT)等,对于部分患者有独特效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