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憩室
2018年07月03日 897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创建人: 曾海 主任医师 重症医学科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审核人 专家委员会 提交时间 2018-06-01 10:20:57
疾病基本属性
对应ICD-10疾病:肠疝肠憩室
别名:暂无
英文名:暂无
发病部位:十二指肠
症状:黄疸钝痛
就诊科室:普外科
多发人群:无特殊人群
并发疾病:暂无
治疗手段:综合治疗
是否遗传:是
是否传染:是
疾病介绍
十二指肠憩室是黏膜下层通过肌层缺损处形成的获得性疝。憩室可分为腔内和腔外两种类型,临床以腔外型为多见 ,十二指肠憩室多为单发,多发生于降部乳头部。
疾病知识
症状
十二指肠憩室多为先天性病变,一般无症状。
临床上多因其他疾病行上消化道造影或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时被查出。少数患者可有上腹部胀痛不适,若憩室颈部狭小,可并发感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临床上往往以上消化道出血就诊,穿孔较为少见。十二指肠憩室常可引起消化道合并症,如胆道结石和感染、急慢性胰腺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
病因
确切原因尚不清楚,多数认为是由先天性肠壁局限性肌层发育不全或薄弱,在肠内突然高压或长期持续或反复的压力增高时,肠壁薄弱处,肠壁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脱出而形成憩室。亦可由于肠壁外炎症组织所形成粘连瘢痕的牵导致憩室的发生。
1.先天性憩室 少见,是先天性发育异常出生时即存在。憩室壁的结构包括肠黏膜下层及肌层,与正常肠壁完全相同,又称为真性憩室。
2.原发性憩室 因部分肠壁有先天性解剖上的缺陷,由于肠内压增高而使该处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向外脱出形成憩室。此种憩室壁的肌层组织多是缺如或薄弱。
3.继发性憩室 多是因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收缩或慢性胆囊炎粘连牵拉所致,故均发生在十二指肠的第1部,又称为假性憩室。
检查
1、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2、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X线钡餐检查、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T管、静脉或经皮肝穿胆管造影、CT检查等。
诊断
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确诊。
治疗
无症状的憩室,一般无需治疗。
有症状而无其他病变的患者,应先采取非手术治疗,包括饮食控制和调节、抗酸解痉、应用抗生素、腹部按摩、体位引流等。
上述疗法不能控制的患者才考虑手术治疗。
预后
早期明确诊断积极规范化治疗,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延误治疗或者并发感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预后较差。
预防
本病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没有好的预防方法,出现与本病相关症状体征应及时就诊。
健康问答
十二指肠憩室等手术方法有哪些?
手术切除或憩室旷置、胃肠转流是本病的基本术式,附加胆囊切除、胆总管、肝胆管切开取石、胆肠内外流术是对并发有胰胆疾病的必要手段,因此,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也很多,主要有下列几种:(1)憩室切除术、(2)憩室内翻缝合术、(3)Oddi氏括约肌切开成型术、(4)憩室成型术、(5)胃肠转流术、(6)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7)胃大部切除(Billroth-Ⅰ)+胆肠Roux-Y吻合术、(8)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憩室空肠Roux-Y吻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