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吃“止痛药”,当心消化道出血!

2020年09月17日 813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近日,平遥的一位赵叔叔因全身没劲,晕倒被家人送进医院,到医院后检查发现,原来是贫血,血红蛋白浓度才67g/L。经询问得知,原来赵叔叔有坐骨神经痛的毛病,近2月正在服用一种成分不明的进口药,吃上就不疼了,不能停。最近20天,患者开始出现黑便,全身没劲,最严重的一次出现了晕倒。经过积极输血、止血、抑制胃酸分泌、护胃等治疗后,赵叔叔的病情好转,贫血得到了纠正,血红蛋白浓度达到了9g/L,大便转为黄色,精神也好了很多,准备出院。
他的主管医师务宗巍医生考虑患者正在服用的药物中可能含有一种或多种“止痛药”。所谓的止痛药,就是指的那些具有缓解疼痛作用的药物,这种止痛作用只是暂时的,因为他不能去除引起疼痛的原因。
止痛药主要有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中枢性止痛药、麻醉性止痛药这三种类型。非甾体类抗炎药是最常见的,临床中常用的有的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萘普生、双氯芬酸、洛索洛芬、美洛昔康、塞来昔布、依托考昔、帕瑞昔布等。他们叫做抗炎药,却和我们常说的“消炎药”不同,他们是消除了我们机体的炎症,而我们常说的额“消炎药”,通常指的是“抗生素”。

但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同时也是消化性溃疡重要的致病因子之一,这类药物的副作用会直接损伤胃肠黏膜,甚至导致消化道出血,长期使用还会损害肝肾功能和造血系统。
据统计,46%至75%使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的患者曾发生出血性溃疡,29%因消化性溃疡入院治疗。另外,有胃肠道风险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高龄患者),服用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发生上胃肠道出血、穿孔的风险会比普通人增加13.2倍。
务宗巍医生提醒:服用止痛药前,一定要先了解清楚所有药物的注意事项和副作用,避免消化道出血从而引发贫血等疾病。因为止痛药在胃内酸性环境下可直接侵蚀胃黏膜,引起胃炎或消化性溃疡;还能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生成,使胃黏膜失去保护,酸性消化液趁机侵袭胃壁,从而造成溃疡、糜烂甚至胃出血、胃穿孔。若本身就患有胃病,再服用止痛药无异于雪上加霜。慢性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有黑便,慢性腹痛,如果出血量大可导致严重贫血,需要输血治疗。如果出现以上症状请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提问者:那么患有关节炎等疼痛,需要服用止痛药时应该怎么办?
务宗巍医生:在临床中应该避免联合使用两种及以上非甾体类抗炎药,存在胃肠道不适或消化道溃疡者,应该同时服用胃粘膜保护剂(比如拉唑类药物等,治疗胃黏膜损伤,促进组织修复和溃疡愈合),避免长期服用,如确需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要注意观察自己有无黑便或血便。如果有,应及时停药并就诊,根据医嘱和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改用其他药物。
另外,郑重提示:止痛药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遵从医嘱,合理用药,切不可使用一些成分不明的止痛药或止痛产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