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什么是黑棘皮病?

2018年05月04日 1101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是一种以皮肤色素增生和过度角化以及绒毛状或乳头状增殖为特征的皮肤病。其发病可能与遗传、肿瘤或内分泌疾病有关。
【诊断】
1.早期皮肤呈黑色或灰棕色的色素沉着,表面粗糙,后逐渐增厚,发生多数平行排列的密集绒毛状或乳头状增生,触之柔软。严重时可形成疣状赘生物。并可有掌跖皮肤增厚。
2.好发于颈、腋窝、乳房、腹股沟、外生殖器及肛周、肘窝、脐窝等皱褶部位。严重时可波及全身。
3.临床上分五种类型:
⑴恶性型:常中年后发病,瘙痒明显。伴有恶性肿瘤(如胃肠癌、肺癌及乳腺癌等),皮损广泛而且严重。并呈进行性加重。
  ⑵遗传型:有家族史,常发病于婴幼期,发展至青年期可停止,且可能自然消退。
⑶内分泌型:发病于青春期,常伴有内分泌疾病。
    ⑷特发型:最常见,也称假性黑棘皮病,常伴肥胖症,当体重减轻时症状及皮损可好转。
    ⑸药物型:可发生任何年龄。停药后皮损可逐渐消退。
4.组织病理显示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和乳头状增生,常无色素增多。其临床上表现色素沉着为皮肤角化过度所致,而和色素无关。
【鉴别诊断】
1.Addison病:皮肤、粘膜只有弥漫性色素沉着而无乳头瘤样增殖,尤其暴露部位最为明显。并伴有乏力、畏寒、头昏、血压偏低等症状。
2.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损害好发于胸部正中部位及肩胛间。以后向下背部及腹部发展。为粗糙的黄棕色扁平丘疹,呈疣状或乳头瘤状,逐渐融合成网状斑片,部分表面呈乳头状。病程慢性,无自愈倾向。常青年期发病。
3.毛囊角化病:为毛囊性丘疹及痂皮,逐渐扩大和增多,成为增殖性损害。组织病理有“腔隙”,“圆体”及“谷粒”改变。
【治疗】
1.寻找病因并治疗:如恶性型必须探查内脏肿瘤,给予手术治疗。特发型纠正肥胖、减轻体重,皮损大都可消退。药物型停用致病药物等。
2.可内服维生素A等。
3.局部外用角质溶解剂如10%硫磺煤集油软膏、0.1%维A酸软膏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