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双侧跟腱结节性黄色瘤
2017年03月09日 1348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例1
患者,女,38岁。因双足跟部反复肿痛10余年,进行性增大2年,局部疼痛加重1月余,影响穿鞋及行走活动,于2013年11月入院。查体:双侧跟腱可扪及大小分别为3 cm×3 cm及3 cm×4 cm肿物,质韧,局部触痛(++)。双侧上睑、内眦及腘窝处见散在隆起疣状淡黄色丘疹,未见神经病理征。有高脂血症家族史。实验室检查:总胆固醇9.5 mmol/L,甘油三酯0.6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7.41 mmol/L,高密度脂蛋白1.1 mmol/L。MRI检查示,双侧跟腱明显增粗,矢状位可见跟腱前缘隆起,T1W1像跟腱可见斑点状和网格状的高信号,T2W1像上可见异常高信号。诊断为双侧跟腱黄色瘤,行手术切除治疗。术中见双侧跟腱局部膨大,内有黄色样肿物弥漫性沉着,有少许血管组织,呈三文鱼线状,双侧跟腱亦可扪及结节。修整跟腱,使之平顺、光滑,分层缝合,切口加压包扎。取双侧跟腱黄色肿物行病理检查,显示双侧跟腱组织中见多个病灶,由泡沫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和胆固醇结晶组成,病变符合跟腱黄色瘤。术后嘱患者低脂饮食,同时服用降脂药物(阿托伐他汀40 mg/d,1个月)。切口Ⅰ期愈合,术后1周下地负重行走。随访16个月,患者行走无疼痛,踝关节活动无受限,术口肤温肤色正常,局部无肿大,见图1。
例2
患者,女,65岁。因双侧足跟反复肿痛伴双侧跟腱处肿块8年,加重2月,于2013年10月入院。查体:双侧跟腱处可触及直径约3 cm肿块,质韧,无压痛。身体各部位无疣状淡黄色丘疹,有高脂血症家族史。实验室检查:总胆固醇9.58 mmol/L,甘油三酯1.61 mmol/L,高密度脂蛋白1.1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7.58 mmol/L。MRI检查示,双侧跟腱不均匀增粗,内见斑片状不均匀高信号。诊断为双侧跟腱黄色瘤,行手术切除治疗。术中见大量黄色组织弥漫于跟腱腱束上。切除黄色瘤体组织,修整跟腱。分层缝合,切口加压包扎。取双侧黄色肿物行病理检查,提示为跟腱黄色瘤。术后嘱患者低脂饮食,同时予口服降脂药(阿托伐他汀40 mg/d,1个月)。切口I期愈合。随访17个月,患者行走时无疼痛,踝关节活动无受限,术口肤温肤色正常,未见复发。
2 讨论
黄色瘤是一个含载脂组织细胞的局灶性反应性增生,常伴发于家族性高脂血症相,好发于跟腱、肘关节等肌腱部位及皮肤、皮下,病因和病理机制尚未明确。MRI表现上,T1W1和T2W1均显示为混杂的高信号。我们收治的2例均为高脂血症患者,有家族史,且双侧跟腱增粗肿痛,并在MRI上显示不均匀高信号影,符合腱黄色瘤病的诊断。
关于跟腱黄色瘤病的治疗,普遍认为应更注重高脂血症的治疗。患者需长期服用降脂药物,将血脂控制在正常水平,不仅能改善动脉硬化,同时可缩小肿瘤组织,防止黄色瘤病复发。当瘤体增大引起局部肿痛或影响关节活动时可考虑手术治疗。目前主要有两种术式,一种为将黄色瘤连同跟腱组织完全切除,取自体肌腱或腓肠肌腱瓣翻转重建跟腱;另一种仅切除影响踝关节功能及引起疼痛的突出肿物,修整跟腱成形。我们认为手术切除黄色瘤旨在减轻局部疼痛,改善功能及外观,术后存在复发可能。因此对2例患者采用相对保守的第2种术式,术后给予降脂药物治疗。经长期随访,2例患者术后行走无疼痛,踝关节功能正常,跟腱黄色瘤均未见复发。
跟腱后侧入路皮肤愈合能力差,笔者建议应该延迟术后3周拆线。跟腱黄色瘤局部切除后患者一般预后良好,它的意义包括多个方面:一则起到病理诊断作用;二则改善跟部功能;三则改善外观;四则有利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早期诊断。(来自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