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HPV疫苗就不会得宫颈癌了吗?

2022年06月23日 529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宫颈癌又叫子宫颈癌,是原发于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也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因此也被称为“女性健康第一大杀手”、“粉红杀手”。据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每年有52.5万的新发病例和27.5万的死亡病例,中国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占全世界的1/5。宫颈癌的高发年龄为50-55岁,但目前宫颈癌的发病逐渐有年轻化的趋势,好发年龄逐渐降低至40-50岁,而60-70岁又是一高峰年龄段,20岁以下少见。

目前认为,宫颈癌的发病因素与下列有关:

①HPV感染:几乎所有的宫颈癌都是与HPV感染相关,目前发现可以导致宫颈癌的是高危型HPV感染,像大家常听到的16、18型,其他的还有31、33、35、49等等。

②性行为与分娩次数: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16岁、早年分娩、多产与子宫颈癌有关。与有阴茎癌、前列腺癌或其性伴侣曾患子宫颈癌的高危男子性接触的妇女,也会增加子宫颈癌的风险。

③其他:吸烟、经济情况低下、免疫功能受损、长期生殖道感染、长期口服避孕药等因素也会增加宫颈癌的风险。

随着宫颈癌科普知识的宣传,大家健康意识的提高,许多人都了解到HPV感染是患上宫颈癌的重要因素,大家也因此争抢着去接种HPV疫苗。由于HPV疫苗的供应量低,目前HPV疫苗已经到了一阵难求的地步,大家对HPV疫苗的作用也逐渐“神化”:许多人认为打了HPV疫苗就不会得宫颈癌了,甚至有的人出现了一些妇科症状,认为自己接种了HPV疫苗,就肯定没什么事情,也不去检查;许多人以前经常进行的宫颈癌筛查也不再做了,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毫无疑问,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其根本原因还是大家对HPV病毒和HPV疫苗了解不够充分。HPV的全称叫人乳头瘤病毒,其本质上是一种病毒,它尤其喜欢感染人的皮肤和黏膜,会使得人皮肤和黏膜的鳞状上皮细胞增生。HPV感染除了和宫颈癌相关外,它还会引起寻常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瘊子,和尖锐湿疣等疾病。目前HPV病毒已经分离出了130多种,不同的型别会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可分为:

①皮肤低危型:包括HPV1、2、3、4、7等,其感染与寻常疣、扁平疣、跖疣等疾病相关;

②皮肤高危型:包括HPV5、8、14、17等,与外阴癌、阴茎癌等疾病相关;

③黏膜低危型:包括HPV6、11、13、32等,与感染生殖器、肛门有关;

④黏膜高危型:包括HPV16、18、30、31、33、35、53、59等,与宫颈癌相关;

HPV的型别如此之多,而我们目前上市的HPV疫苗却只有三种:二价疫苗、四价疫苗和九价疫苗。二价疫苗主要针对16、18型两种HPV,四价疫苗主要针对6、11、16、18型四种HPV,而九价疫苗主要针对6、11、16、18、31、33、45、52和58九种HPV。这九种HPV亚型几乎导致了将近95%的宫颈癌病例,但从这也可以看出,九价HPV疫苗并没有完全覆盖所有的黏膜高危型HPV,因此打了HPV疫苗只能说大大降低了感染HPV的风险,降低了宫颈癌的危险程度,而并不意味着再也不会得宫颈癌。

此外,需要明确的一点是,HPV疫苗属于预防性疫苗,并没有治疗效果,疫苗仅仅对未感染或既往感染但现在病毒已经清楚的人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如果在接种前就已经感染了HPV,那么在接种HPV疫苗后仍然有可能引起宫颈病变。HPV疫苗就跟大部分疫苗一样,虽然保护率能达到90%甚至95%以上,但也无法做到100%,因此接种了HPV疫苗仍然有可能感染HPV,也就当然有可能会引起宫颈癌。最后一点,前面提到过,宫颈癌的发病因素除了与HPV感染相关外,也与性行为、吸烟等因素相关,临床上也并不是所有的宫颈癌患者都存在HPV的感染。综上所述,打了HPV疫苗并不意味着再也不会得宫颈癌。

因此,在这里也推荐大家去接种HPV疫苗,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尽量减少宫颈癌的危险因素:如尽量避免过早性生活、不洁性行为、多个性伴侣;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吸烟,加强身体锻炼等。对于接种了HPV疫苗的人群来说,也推荐定期进行宫颈癌的三步筛查,从而将宫颈癌的风险降到最低。我们也将在下篇文章中为大家详细介绍宫颈癌的筛查策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