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丨不是哺乳期也会得乳腺炎?——聊聊并不罕见的非哺乳期乳腺炎
2021年03月16日 825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某天门诊来了个30岁左右的女性患者,左乳肿大得很厉害,都快赶上右边乳房的两倍大了,加上本身乳房有点下垂,只能一只手托住左乳才舒服一些。一问情况,原来她在上星期逗三岁半儿子玩时左边乳房不小心被儿子踢了一脚,当时也没当回事,没想到第二天乳房就肿起来了,自己用热毛巾捂了一下不管用,眼看着乳房越来越大,表面皮肤都红肿发亮了才来医院。根据病史和体检,我初步判断这是乳腺炎,具体来说是肉芽肿性乳腺炎。
今天来聊聊聊聊并不罕见的非哺乳期乳腺炎。
哺乳期容易得乳腺炎,这个大家能理解。可是非哺乳期也会得乳腺炎吗?
答案是肯定的,这种乳腺炎就叫“非哺乳期乳腺炎”。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乳腺炎症,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误诊、漏诊率较高。
目前命名并不统一,如根据其成因命名为“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导管周围炎”,根据其发病过程命名为“慢性乳腺炎”“非哺乳期乳腺炎”,根据其病理表现命名为“浆细胞性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等等。因其成脓期脓液里常夹有豆腐渣样或粉渣样的物质,中医称之为“粉刺性乳痈”。
与哺乳期乳腺炎不同的是,非哺乳期乳腺炎多发于非哺乳期20~40岁的女性,以一侧乳晕部较为多见,也有双侧同时发病者。常伴有乳头凹陷史,在凹陷的乳头内可有豆腐渣样物质分泌。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内因多为内分泌激素紊乱,外因多为先天性乳头凹陷,常因外伤撞击、情绪变化、流产、药物等诱发。各种原因导致乳腺导管上皮不规则增生,分泌功能紊乱,乳头和乳晕下大导管内含脂质类分泌物积聚,引起乳管扩张,以后积聚物分解,产生的化学物质不断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炎症。
根据其不同阶段病变的特点,将其分为溢液期、肿块期及瘘管期三期。
溢液期可见有乳头浆液性或咖啡色溢液。
肿块期可见乳晕旁肿块,常可突然出现,肿块形态不规则,质地硬韧,边界欠清。肿块局部可出现疼痛,皮色微红,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同时可见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块期如不处理,约7~10天成脓,破溃后脓液带有臭味,不易收口,或愈合后又复发,迁延不愈,进人瘘管期。
非哺乳期的肿块常具有类似乳腺癌的临床特点,需注意鉴别,临床上常把肿块期非哺乳期乳腺炎误诊为乳腺癌。
本病发生恶变非常罕见,我在工作中碰到过2例伴有浆细胞浸润的乳腺癌。
总之,不同非哺乳期乳腺炎有各自的特点和疾病变化规律,处理方面也不尽相同,我将在后续文章中详细叙述。
祝您无病乐呵呵,有病早康复!